发布时间:2024-12-29 09:43:09 来源: sp20241229
中新网 海南白沙2月2日电 题:海南白沙:林下种“宝” 茶园变景区
作者 陈英清 王晓斌
白沙地处海南岛中部山区,生态环境良好,利用百万亩橡胶林发展林下经济,做强有机茶园,使茶园变景区。近日,记者走访白沙,了解其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走进白沙牙叉南仲橡胶林下食药用菌复合种植基地,只见一颗颗红托竹荪从菌棒上探出“脑袋”,工人们正忙碌进行采摘、打包。“目前公司林下食用菌基地种植规模1万多亩,主要种植品种为红托竹荪、虎奶菇、虎乳灵芝等。”白沙立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觉枫说,橡胶林下种食用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好似林下种“宝”。
海南白沙,橡胶林下的菌菇大棚。 中新网 记者 王晓斌 摄林觉枫介绍,红托竹荪每亩可种植5000个菌包,一亩产值可达12万元左右(人民币,下同),公司2023年销售额达到7000多万元。种植食用菌所用土地是租用橡胶林下闲置的土地,村民们既能割胶,也可在基地务工,增加村民收入。食用菌采摘后剩余的菌渣可反哺橡胶林,增加林间土壤微生物及有机质,每亩菌渣相当于给橡胶林施2.5吨有机肥。此外,菌包生产的原材料以秸秆、木屑、麦麸等农业废弃物为主,缓解了农业废弃物再利用的难题。
海南白沙,遮光棚中的红托竹荪。 中新网 记者 王晓斌 摄村民孙女士是该基地的临时工,她将土地租给企业,一亩地一年租金300至400元不等,“日收入150元,有活我们就过来干,不影响我们割胶。”她笑着说。
“公司使用‘政府+企业+科技+村集体’的合作模式。”林觉枫说,政府入股一定资金;公司团队负责进行生产经营,遇到技术难题则寻求科研部门帮助;村集体通过资金入股的形式合作,按投入金额的6%进行分红及保底归还本金,“2023年在白沙分红800多万元。”
在五里路有机茶园,一排排茶树冒出嫩芽,茶农们穿行在茶垄间,一派繁忙景象。“合作社目前种植有机茶618亩,亩产值超4万元。”白沙五里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符小芳说,团队由最初的5户茶农发展到如今209户茶农,在做大茶园、打造自主品牌的同时,让海南深山有机茶香飘海内外,“我们产品远销英国、丹麦、坦桑尼亚等国。”
图为五里路有机茶园一隅。陈英清 摄“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运营稳定,茶园吸引许多游客前来游玩。”符小芳说,在市场推动下,五里路有机茶园逐步转型,使茶园变景区,让来到茶园的游客能够体验从茶树到茶叶的过程、学习茶知识、体验黎族特色活动等。
目前茶园已完善农家乐、房车营地、帐篷露营、民宿等设施,能进一步留住游客。此外,茶园还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研学等旅游产品,“好多学校联系我们,想在茶园做研学活动,前阵子我们接待了一批来自俄罗斯的学生。”符小芳说。
“截至目前,我们共带动了365户1211位农民增收,实现分红超340万元。”符小芳说,下一步,茶园将侧重发展服务行业,继续深耕三产融合,以茶叶种植为基础,发展茶叶深加工,延伸完善“茶园+旅游”的模式。(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