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长江的微笑”永远绽放

发布时间:2024-12-27 16:02:21 来源: sp20241227

  《长江的微笑:中国长江江豚保护手记》:王丁、郝玉江、邓正宇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82年1月,我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毕业。当时我国刚刚启动白鱀豚保护研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白鱀豚研究组的创始人陈佩薰找到我,希望我加入他们的团队。我被陈老师的耐心、执着吸引,更为这个未知的领域而着迷。就这样,长江豚类保护研究成了我一生的事业,至今已40余年。

  1996年,我接过鲸类学科组组长的接力棒,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长江江豚的保护和研究上来。我下定决心,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这三大保护措施落实在长江江豚上,绝不能再让白鱀豚灭绝的悲剧重演。同时,还要为长江豚类特别是我国鲸类学研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努力提升我们在鲸类保护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水平。经过近30年的努力,三大保护措施在长江江豚身上得到有效落实,并取得显著成效:人工繁育取得成功,多头江豚包括二代江豚成功繁殖,同时建立了长江江豚繁育的管理规范和相应技术体系。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也取得巨大成效,目前3个自然迁地保种群体数量已经超过150头,为长江江豚物种保护构筑了坚实基础。更可喜的是,2022年最新科考显示,长江江豚的自然种群数量首次出现历史性止跌回升,从2017年的1012头增长到2022年的1249头。对长江江豚的保护虽然道阻且长,但我们已经成功将江豚从灭绝的边缘拉回来了,并看到了种群恢复的曙光。

  长江江豚保护成效也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国际捕鲸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在2017年度报告中指出:“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卓有成效,祝贺中国政府、王丁教授和他的团队在这一方面取得的进展。”2019年11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鲸类专家组和国际海洋哺乳动物学会保护委员会,专门组织多国鲸类专家,在水生所召开“长江江豚保护进展及启示国际研讨会”,邀请我们学科组成员系统介绍长江江豚的保护技术。与会国外鲸类专家高度认可并尝试借鉴我国长江江豚保护体系,制订一系列保护计划,为世界其他濒危小型鲸类保护提供参考。

  经过几代人不断努力,我国鲸类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从学科组走出去的研究生已经有50多名,他们开枝散叶、不断成长。从安徽安庆到上海崇明,从山东青岛到浙江宁波,从福建厦门到广东珠江口,从广西钦州到海南三亚,多个鲸豚研究团队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在长江两岸、沿海之滨,成为我国水生哺乳动物保护研究的骨干人才力量。

  这本《长江的微笑:中国长江江豚保护手记》是对长江江豚保护和研究的回顾,旨在让更多人了解长江江豚和长江的保护故事,思考应该如何处理与长江母亲河的关系。就自然和环境问题而言,人类是许多问题的根源,但人类也可以成为解决问题或防止问题发生的决定性力量。长江江豚研究和保护实践证明,我们可以有所作为。

  本书是集体创作,是我们团队成员从各自视角对这段历史的追忆和解读,是我们用朴实的语言对长江江豚保护历史的深情讲述。同样,我们并不完美,在保护和科研工作中,我们也会犯错误,也有失败,也有惋惜,这些内容在书中也得到真实记述,供读者参考。本书的付梓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讲好中国故事,分享中国智慧,让母亲河长江的微笑永远绽放。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2日 20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