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1:03:36 来源: sp20250111
图为陈玉文与孩子相拥在一起。 本报记者 史自强摄
“妈妈,妈妈!”下午放学的铃声一响,10多个孩子从河北磁县的一所乡村小学滏阳营小学,蹦蹦跳跳地跑进紧邻学校的一座“爱心小屋”院子里,将小屋的女主人陈玉文团团抱住。
陈玉文大大地张开双臂,尽可能地把所有孩子都搂进怀里,笑得合不拢嘴。“今天在学校里听话没有?”“上课都学了什么啊?”陈玉文目光在每个孩子身上移动,十分关心他们。
这样边聊边笑的拥抱持续了好几分钟,孩子们才依依不舍地从陈玉文身上下来。他们从院子欢快地跑进小屋,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轻松地卸下书包,拿起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酸奶、小蛋糕、水果等,快乐地吃起来。
陈玉文是滏阳营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早在2009年,在磁县妇联的支持下,她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给一名失去双亲、倍感孤独的孩子玲玲提供一些陪伴和照顾。
“我怎么都忘不了第一次见到玲玲的样子。小姑娘一直低着头,胳膊垂着,怎么问都不说话。”陈玉文说。她上前一把将玲玲搂进怀里。从那以后,每到星期天,陈玉文就把玲玲接到自己身边生活。如同照顾自家孩子一样,陈玉文早上为玲玲洗漱,晚上入睡前给她讲童话故事,一起逛公园、商场,还给她买漂亮衣服……
两年间,在陈玉文的帮助下,玲玲变了,更开朗,胆子也大了,成长为老师眼里一个独立、坚强、品学兼优的孩子。
这件事,给陈玉文的触动很大。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状况持续改善,“我提供一些陪伴,关怀一下心灵,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对记者说。
陈玉文自掏腰包,把滏阳营小学附近的一处自家房屋改建成“爱心小屋”,周边留守儿童或是困难儿童,放学了可以过来写写作业。“有不开心的事跟我聊聊,给他们做顿好吃的,陪他们做做游戏。总之,力所能及帮他们做点事!”陈玉文说。
小屋的墙上画着五彩的卡通图案,书柜里摆满孩子们喜欢的图书,柜子上的相框里是陈玉文和家人、孩子们的合影。走进这间小屋,暖意融融。“开饭喽!”爱心小屋的主厨是陈玉文的丈夫张自录和几名热心邻居。大人和孩子把大圆桌围得满满的,饭菜的热气衬着一张张笑脸。“我最爱吃这里香喷喷的大锅菜和肉馅饺子了!”12岁的小雨说,“陈妈妈总给我们辅导功课,还帮我们洗衣服!”
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陈玉文脑子里总在琢磨怎样帮助更多的乡村困境儿童。她的丈夫曾是一名下岗工人,现在靠种樱桃、粮食和蔬菜生活。夫妻俩把地里的收入,持续地投进了“爱心小屋”里。
“能让我坚持下来的理由,是孩子们的笑脸和转变!”陈玉文打开手机,1000多张照片记录着她帮助的188名孩子的资料。“这是亮亮,最近个子长得可快了;这是小海,特别喜欢动漫人物……”孩子们的性格、爱好,她如数家珍。
如今,陈玉文救助的第一批孩子已长大成人,有9人考入各地大学。玲玲成为一名医生,受陈妈妈影响,她也经常救助那些经济困难的患者。
不久前,在全国妇联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征集展示活动中,陈玉文获评“十大感动人物”。
“这些乡村儿童需要各界用心扶一扶,用爱去呵护,他们也能长成参天大树!”陈玉文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6日 1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