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2:45:23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太原12月19日电 (记者 胡健)山西省太原市文物局19日发布2021年以来的文物保护成果,依托99座博物馆和驰名中外的文物,“博物馆之城”建设初见规模。随着太原市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览远赴埃及,数字科技逐渐成为保护文物的重要手段。在市校合作方面,太原市文物局先后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机构展开合作,在科技考古等领域获得成效。
太原市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237处,其中古遗址334处、古墓葬121处、古建筑932处、石窟寺及石刻4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96处,其他6处。现有各级各类博物馆99座,其中备案博物馆41座,类博物馆58座,各类馆藏文物18198件(套),其中珍贵文物3485件(套),以馆藏北朝文物、傅山书画驰名中外。
打造“博物馆之城” 牵头成立“万里茶道国保单位文化联盟”
2月12日,“咸同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展。图为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隋代)。此尊被盗佛首于1924年前后被盗凿并非法盗运出境,2020年10月31日,由日籍华侨张荣无偿捐献给中国国家文物局,12月12日12时,佛首安全运抵北京,重回祖国怀抱。 中新社 记者 杜洋 摄2021年以来,太原市文物系统以黄河文化、区域文化为纽带,在文旅融合发展、科技赋能创新、文物生态治理和红色基因传承上形成工作矩阵,打造经典、智慧、群众、红色四类博物馆,构建“博物馆之城”,该市的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案例还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太原市文物局率先出台国内博物馆领域地方性法规《太原市博物馆促进条例》,率先出台《非国有和行业博物馆市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全国第一部类博物馆培育发展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建设凸显三晋文化、晋阳文化、晋商文化、工业文化、醋文化等极具城市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之城”。
目前,太原市现有各级各类博物馆99座,其中备案博物馆41座,类博物馆58座,每5.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推出“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展”等专题展104项,含“晋祠——中国祠庙园林之典范巡展”“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等外出展30项,“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馆藏文物展”等引进展22项。“万古一脉——晋祠博物馆基本陈列”等7项展览荣获国家、省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8项展览获省级精品陈列展览。
随着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太原市文物局推出“复兴路上国宝归来”特展,并发出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领域第一个聚焦石窟寺文物的学术会议文件《天龙山倡议》。牵头打造黄河寻根问祖、中国石窟寺、万里茶道国保单位“三个文化联盟”,成立“万里茶道国保单位文化联盟”。
数字科技助力太原文物走出国门
7月24日,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仪式在天龙山石窟景区举行。当日,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正式回归原属地,并在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开幕的“复兴路上·国宝归来”特展上长期陈列展出。它成为近百年来第一件从日本回归天龙山石窟的珍贵流失文物。 中新社 记者 韦亮 摄2023年,“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再次走出国门,远赴埃及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巡展,展览利用幻影成像、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数字化再现了散落在多个国家的天龙山造像,受到海内外关注。
即将正式开放的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也在科技保护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基于原址保护恒温恒湿封闭保护等特殊性,太原市文物局与太原理工大学合作,借助科技手段实现墓道、甬道、墓室分区进行环境控制,并创造性利用历史盗洞与外界开展空气交换。其次,该馆通过元宇宙项目、高清原址VR沉浸式体验、高流明激光投影等数字技术,配合先进的数字艺术互动装置,打造考古过程“L”幕三维动画、北齐民风二维动画、别都华彩壁画互动、壁画瑞兽“穹窿顶式环幕”动画等沉浸式体验场景,营造“人在画中游”的博物馆奇妙之旅。
在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方面,太原市文物局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科技手段,组织实施晋祠、永祚寺、天龙山石窟、净因寺彩塑等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采集和勘察测绘项目10余项。运用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实时采集晋阳古城考古发掘的数据信息,形成全过程数字档案,数字化绘制考古测绘图纸,开启太原科技考古新模式。在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方面,采用三维扫描、数码相机采集点云及形貌数据等高保真、无损伤的数据采集技术,对馆藏文物进行多源多维数据采集、体系化成果加工和色谱提取,数字化扫描可移动文物1922件(套),其中珍贵文物849件(套),包括一级文物52件(套),二级文物272件(套),三级文物525件(套)。
市校合作助推太原文物全领域保护
11月5日,山西省太原市,千年皇家园林晋祠秋景如画。晋祠是祭祀西周初晋国第一任诸侯姬虞的祠堂。(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 记者 韦亮 摄2021年以来,太原市文物系统引进招录专业技术人才36名,形成集考古、博物馆、园林等领域192名专家学者组建的太原市文物保护专家库。推荐获批常一民研究员等文博专家领衔的名家工作室3个,其中常一民工作室《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保护展示研究》项目已通过结项验收并编撰成册,为推进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重要研究支撑;连颖俊名家工作室《晋祠华严石经研究》项目列入2022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已出版《晋祠华严石经录文校注》;于灏石窟研究名家工作室完成天龙山石窟数字博物馆陈列布展工程的大纲编写和陈展方案设计,成为山西省首个科技赋能的大型文物数字复原多媒体展览。
在市校合作方面,太原市文物局先后与北京大学等20所高校在文物本体保护、考古发掘、红色文化研究等全领域合作38项。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合作的“悦龙台M6部分出土文物修复”项目开创山西省室内科技考古先河,“晋阳古城遗址汉代墓葬M3、M4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已陆续修复车马器157件、大件青铜器23件;双塔博物馆与太原理工大学合作开展的“永祚寺无梁殿建筑健康评估体系建设及研究”,探索了无梁殿文物建筑科技保护和健康评估的新方法,对今后太原乃至山西省的相关文物建筑保护都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北齐壁画博物馆与太原理工大学开展的《墓葬遗址数字化采集规范》编制项目,即将成为山西省文物相关领域地方标准;崛围山博物馆与武汉大学合作的《窦大夫祠数字化保护项目》,通过对窦大夫祠建筑、壁画等文物信息及周边环境的全息科学勘察和记录,形成信息数据库,为太原市文物数字化保护提供借鉴。
考古专家常一民研究员名家工作室与复旦大学安介生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开展《太原盆地昭余古湖历史地理环境及其演变研究》,为全面认识太原历史地位、晋阳文化发展和汾河治理利用提供借鉴指导,对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与上海大学合作的《天龙山石窟题刻保护前期勘察研究》等前沿课题纷纷落地。
以牵建黄河寻根问祖、中国石窟寺、万里茶道国保单位“三个文化联盟”、迎接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首回归为契机,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25所高校举办高层次学术研讨会5场,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开设“晋溪书院”大讲堂、“凝心启智”大讲堂,邀请北京大学特聘教授赵世瑜、复旦大学教授安介生等知名高校学者来并开讲;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曹永康专程来并进行文物保护专题学术交流。北齐壁画博物馆开馆之际,太原市文物局邀请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教授来并举办市校合作·“壁上春秋——中国北朝壁画艺术与传承保护”学术研讨会。(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