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3:25:12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社 北京12月18日电 题:任福继:ChatGPT周岁 AI“弄潮儿”如何面对“成长的烦恼”?
中新社 记者 张焕迪
日前,发布满一年的ChatGPT迎来了自己的周岁生日。过去的一年,ChatGPT这一AI行业“弄潮儿”不断向着更快、更安全、更便宜的目标进步,与一众后来者共同探索AI技术发展前沿。但以ChatGPT为代表的AI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如隐私泄露及ChatGPT母公司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的换帅风波等,都为AI的发展增添了几分“成长的烦恼”。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副理事长、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日本工程院院士任福继近日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时表示,ChatGPT激发了各国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在AI领域的创新和竞争,以其为代表的AI技术将对所有拥有潜在大数据研究资源的学科或行业产生深远影响。AI发展所引发的种种问题也不可忽视,从业者、研究者及监管部门等相关方应及时采取措施。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ChatGPT公开发布至今已有一年时间。在这一年内,ChatGPT本身有哪些变化与改进?还存在哪些不足?
任福继:ChatGPT在这一年内的大幅进步主要得益于OpenAI发布的AI语言模型GPT-4。相较于GPT-3.5和其他大语言模型,GPT-4在处理复杂任务上更可靠也更有创意,还能够处理更细微的指示,更趋向于稳定、可靠、可信的多语言多功能多媒体智能系统。
具体来说,GPT-4拥有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更强大、文本生成能力更高效、创造性和适应性能力更强、自我学习自我进化能力极强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其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人类语言,并根据上下文和语义生成高质量的自然语言文本,还能处理图像和视频等视觉性内容等。GPT-4还可以根据不断积累的数据和经验不断提升性能、实现进化,更好地适应人类的需求。
一位年轻人访问和试用GPT-4。王冈 摄不过,GPT-4在知识的时效性、应答的真实性、应用的合法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就是捏造事实、侵犯个人隐私等。
中新社 记者:ChatGPT走红后,各国科技企业及研究机构陆续跟进,推出自研竞品。ChatGPT的诞生有何意义?其对一众后来者有何影响与启发?
任福继:目前,OpenAI的GPT系列模型是生成式AI中最具代表和引领性的大模型,且大部分大语言模型的结构都是类GPT的模式。ChatGPT的出现无疑对全球科技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发了各国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在AI领域的创新和竞争。
ChatGPT展现了大语言模型的“涌现”现象。当语言模型的模型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模型会“涌现”出一些小模型所不具有的能力,如少样本提示、多步推理能力、指令执行、程序执行、模型矫正等。这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期待,迎合了各类人群在工作、生活、创作中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AIGC)的迫切需求,引领了大语言模型的技术路线,也坚定了一众后来者跟随和前进的信心。AGI是指在任何人类已经或即将涉及的专业领域中,都具备不低于人类智能程度的AI系统。
参考目前普遍意义上的交互案例,不难看出ChatGPT在底层数据、核心技术、应用场景、用户体验等各方面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最大亮点就在于优秀的语言理解、意图识别、逻辑推理、内容生成等能力。它的出现意味着AI的交互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大众对AI的认知与使用需求,使人类意识到AI或许真的可以超越并取代人类。
中新社 记者:日前,OpenAI换帅风波引发广泛关注。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OpenAI内部的几名研究人员研发了一个功能极其先进的模型“Q-Star”,以在AGI领域寻求突破,这引发了其公司内部针对AI安全性的争议与分歧,进而引发了此次换帅风波。相关事件和有可能存在的“Q-Star”对ChatGPT及整个AI行业有何影响?
任福继:从目前媒体披露的情况看,OpenAI的换帅风波涉及AI安全问题。此次风波的本质是对AI发展理念的路线争议,也就是“有效加速主义”和“超级‘爱’对齐”的理念冲突。“有效加速主义”主张人类应无条件地加速技术创新,通过快速迭代来颠覆社会结构,而技术颠覆可能会带来的社会风险本质上会迫使人类不断去适应,从而达到更高的意识水平。“超级‘爱’对齐”的理念是让AI系统按照明确的指令做事,让AI符合人类要求,核心是造福人类。
一些供职于OpenAI的科学家认为,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Sam Altman)带领的团队一味增强AI的能力,忽视了加强AI的情感,也即对人类的热爱。
如果“Q-Star”真实存在,那么它可能代表了OpenAI在AGI领域的重大进步,也将会是AI领域的一个巨大飞跃,因为当前的大多数AI系统仍然是在特定任务上的专家,而不是通用的解决方案。而真正的AGI能够像人类一样理解、学习和应用知识。
许多AI领域专家都倾向于认为“Q-Star”存在,且能提升现有AI的能力,但距离AGI仍有相当距离。但无论“Q-Star”是否存在,OpenAI仍在AI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研发的技术和模型将继续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中新社 记者:今年以来,大众见证了AI在图像和音视频处理等领域的进步,现在的AI不仅能够写文章,还能创作画作、编写音乐甚至制作短片。您如何看待AI在各领域的发展趋势?
任福继:除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AI还能撰写书面材料、创作画作和音乐、制作短片,甚至可以与人类开展持续流畅的高情商对话。AI所展现出的全能意味着其具有取代人类工作的巨大潜力,乃至于艺术创作、科学发现等“人类独有”的创造性工作。
观众在首钢园区观看AI“对画”达利沉浸式艺术展。田雨昊 摄传统自然科学已呈现出“AI+自然科学”的新模式。通过协助突破人类固有的认知局限,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有望成为未来推动自然科学前进的重要动力。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重推智慧医疗服务,通用电气的爱迪生生态2.0版,扩大AI从增强影像到提升超声规范化操作水平再到智慧手术室应用的服务领域。陈玉宇 摄以生命科学为例,目前AI技术已经在生物信息检索抽取、小分子生成、蛋白质结构研究等领域取得实际进展。未来,AIGC将有效促进小分子生成和优化技术、小分子和蛋白结合构象预测、蛋白质及多肽序列设计、人类基因组学分析等领域的阶跃性发展。
总体来说,所有拥有潜在大数据研究资源的学科或行业都将受到目前“大数据+深度学习”AI范式的影响。而在AI数字内容生成领域,AI展示了在大数据学习基础上的创意潜能,“AI+文化产业”的新格局已成雏形。
中新社 记者:ChatGPT的爆火“出圈”再次将AI这一概念带回大众视野,各国也加大了在AI领域的投入。当前中国的AI行业发展处于何种阶段?
任福继:从科研论文数量、投融资规模、企业数量、专利数量等方面来看,近年来,中国AI行业发展整体处于国际先进地位,尤其是在AI场景应用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但整体发展质量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硬件和算法等核心技术领域,多数中国企业在人才、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较之国际AI巨头企业尚显逊色。
观众在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体验AI书法机器人。杜建坡 摄从AI前沿工程技术来看,中国在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特别是在视觉、传感、多模态人机交互、情感计算等领域;但在机电一体化及机器人控制方面等距国际一流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不过,得益于广阔的市场、广泛的应用场景等因素,中国在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有实现超越的可能。
中新社 记者:如今在互联网上,许多人使用AI采集名人声音并经过处理后,就可以让AI假借名人之口说出任何话。一些自媒体还使用AI制作“摄影图片”以编造新闻博取流量。AI技术的继续进步可能带来哪些问题?AI从业者、研究者及监管部门等相关方当如何应对?
任福继:AI除了可以作为生产工具给人类带来便利外,也引发了许多问题,譬如:失业问题,传统工作甚至原来认为的创造性工作都可能会被AI取代;隐私保护问题,数据滥用威胁用户的隐私;安全问题,AIGC产生的诈骗、捏造等行为;伦理问题,包括社会责任、法律道德、知识产权、情感归属等。
可从四个方面应对AI可能引发的各类问题: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强化科技伦理治理制度保障、强化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深入开展科技伦理教育和宣传。
在遵循科技伦理原则的同时,还要保证科技伦理治理的动态调整,不过分强调科技发展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科学应对不可预见的问题,保证科研自由和活力。
中新社 记者:您理想中的完善AI是什么样的?
任福继:我理想中的完善AI是 AGI(造物主)与专用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的结合体,追求能力与情感的统一、科技与伦理的统一。
中国首部人工智能题材舞剧《深AI你》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贾天勇 摄所谓“造物主”,并不是指有神论中的造物主,而是对AGI在能力、潜力上的类比。AGI既要在擅长的领域领先人类,也要在不擅长的领域超越人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更先进的AIGC就会在问题求解、艺术创作、内容制作等领域展示出前所未有的方法以及出人意料、人力所不及的效果。这是AGI展示出的类似于造物主的作用。
AGI是AI研究的初心和终极目标,但短期内并不会实现。当下,我们将聚焦在细分领域、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AI系统被称为专用人工智能。现在应用相对成熟的工业视觉检测、生产线装配控制等都是专用人工智能的应用实例。
此外,考虑到AI可能带来的安全威胁,我们也应该先将AI系统在特定领域进行部署应用。随着AI可解释性的提高,并确认AI系统安全可控后,再逐步扩大其应用空间。(完)
受访者简介:
任福继,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国立北海道大学工学博士,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特聘讲席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深圳高等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国际高度信息化研究院长,德岛大学荣誉教授。曾先后担任日本CSK研究员、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访问教授、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客座教授、哈佛大学访问教授、日本国立德岛大学智能工程系主任、研究生院长、信息决策部门长。
他是国家特聘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海外杰出青年学者基金获得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科协海智专家、国务院侨办科技专家咨询委员。IEEE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工程国际会议创立者、会议主席。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首届会长、日本新华侨华人会原会长、全日本中国人博士协会原会长及名誉会长。日本自然科学源内赏、康乐会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创新一等奖、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杰出贡献奖”、安徽省政府黄山友谊奖、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