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锻造交通基建硬实力(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2-26 06:49:09 来源: sp2024122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是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的重要举措。

  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一桥连三地”,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通行效率。

  八桂大地,高速公路在天峨县内蜿蜒向前,一路串起世界最大跨径拱桥、广西规模最大枢纽互通,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再落重要一子。

  东海之滨,上海洋山港区正在扩建,新工艺带来新速度,助力工作船码头施工高速推进,建成后将有力支撑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

  一个个超级工程,彰显了中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雄厚实力,也记录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聚力“高精尖”

  坚持创新驱动,在交通基建领域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

  珠江口,一条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令人瞩目。

  这是当今世界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历经7年多建设,深中通道将于今年建成通车,为粤港澳大湾区“A”字形交通主骨架上画上“关键一横”。

  超级工程,何以筑成?

  “浪尖落子”——西人工岛面积约13.7万平方米,相当于19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是世界钢圆筒围壁形成的最大人工岛。中交一航局首创围堰成岛技术,141天实现合龙,刷新外海成岛施工纪录。

  “风中穿针”——伶仃洋大桥主塔高270米,相当于90层楼高,是世界最高海中大桥。中交二航局创新建造工法,智能化筑塔机好似空中“移动工厂”,助力桥塔拔节生长。

  “海底绣花”——沉管隧道单个管节重达8万吨,中交一航局和振华重工自主研发建造的世界首艘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确保32节沉管首尾相接。

  攻坚克难,一路向前。2023年11月28日,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完成浇筑,长达24公里的深中通道主线贯通。从深圳前海和中山马鞍岛伸出的“手”,紧紧相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创技术、首用工法、首制设备……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中交集团不断刷新着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跨度。

  “面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形势,科技创新不仅是生存所需、发展所需,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中交集团科学技术与数字化部副总经理张娟表示,近年来,公司将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加快建设科技型企业,在桥梁、港口、道路、装备制造等领域已形成有效专利超3.5万项。

  聚力攻坚,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技术,助推全球首条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共玉高速建成;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成套技术,引领国际岛隧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研发港口勘察设计系统,破解核心软件关键难题……“十四五”以来,中交集团在特大跨江跨海桥隧、多年冻土公路建设、深水航道整治等领域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有力支撑了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建设。

  系统集成,研发更多重大技术装备。

  黄海之滨,重型自航式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投入连云港港工程建设,实现船舶高产量疏浚作业;深中通道,自升式碎石铺设整平船“一航津平2”如同“水下3D打印机”,为沉管隧道铺平海底路;西北边陲,自主研制的“首创号”盾构机在天山胜利隧道竖井施工中成功掘进357米,刷新超大直径盾构机竖向掘进世界纪录……一件件大国重器竞相亮相,助力一个个超级工程“上新”。

  挺起“主骨架”

  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全面拓展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纵深

  我国西北角,天山山脉如同巨龙盘踞,一度阻隔了北疆和南疆之间的物流运输。

  跨越40多年,中交建设者沿莽莽天山,先后筑起3条“天路”,将天堑化作通途,有力助推当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克服险峻地势、冰雪冻土等灾害难题,首条纵贯天山的交通大动脉——独库公路通车,一举缩短了南北疆地区往来上千公里的距离。如今,这条长约562公里的景观大道,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最美公路”。

  2021年底,历时5年多建设,巴哈公路全线贯通,这条翻越东天山的又一交通大动脉,成为新疆东部地区货运要道。通车仅一年,通行车辆便突破220万辆,累计实现“疆煤外运”超6000万吨。

  西侧,独库公路游人如织;东侧,巴哈公路货流通达。介于其间,中交集团投建的第三条贯通天山的公路——乌尉高速正快速推进。其中的控制性工程、长约22.1公里的天山胜利隧道,是目前世界在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乌尉高速建成通车后,乌鲁木齐至尉犁间的车程将从7小时缩短至3小时,更好助力天山南北“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3条“天路”,印证着我国交通基建能力的不断跃升,也写下中交集团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生动篇章。

  近年来,中交集团依托交通基础设施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充分发挥了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发力“大交通”。10年来,中交集团累计建成高速公路超1.5万公里、高速铁路超过1000公里,参与设计或建设全国90%以上的大型民用机场、80%左右的万吨级以上沿海航道,有效支撑交通强国建设。

  服务“大城市”。在城市开发领域,先后开发汕头东海岸新城、雄安科创城等一批大型项目;在市政领域,实施北京东六环公路入地改造工程,参与雄安新区、珠海横琴新区等地下管廊建设,为城市更新添砖加瓦。

  覆盖“江河湖海”。先后实施十大流域治理项目,覆盖流域面积13.5万平方公里,惠及近1亿人;实施白洋淀、永定河治理等标志性项目,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新征程新起点,我们将锚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助力产业升级‘两手抓’,守正创新、接续奋斗,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表示。

  稳步“走出去”

  加大出海力度,提升合作深度,增强全球市场竞争力

  在非洲,一条铁路自东向西,穿草原、越山地,连接起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

  自2017年5月蒙内铁路建成通车后,这一由中交集团承运的肯尼亚“世纪工程”已安全运营2400余天,累计发送旅客近1200万人次,货运量超3000万吨。

  “铁路建设期间,蒙内铁路拉动当地GDP增长超1.5%;通车后,助力肯尼亚当地标轨铁路货运成本较传统运输方式降低约40%。”中交集团海外业务部执行总经理赵宏说,这条铁路不仅是“致富路”,更是一条中非合作的“连心路”。

  视线转向马来西亚,全长665公里的东海岸铁路正紧锣密鼓建设,预计2027年底全线通车。

  “作为中企海外在建最大单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我们将中国铁路标准首次引入马来西亚,先后攻克云顶隧道等多个‘咽喉’工程。”赵宏介绍,目前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工程整体进度已过半,通车后将有力提升沿线地区互联互通水平。

  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一条条促进互联互通的“致富路”“连心桥”,映照着中交集团扬帆远航的坚定身影。

  作为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一体化服务商,海外业务对中交集团至关重要。自上世纪50年代开启国际化之路以来,中交集团已在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实质性业务。近年来,中交集团坚持“海外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国际化进程。2023年,公司海外营业额同比增长10.3%,连续17年居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中国企业首位,为公司稳增长、塑优势贡献了重要力量。

  从工程“走出去”到标准“走出去”,出海力度不断加大。

  引用中国标准建设蒙内铁路,采用中国技术建造中马友谊大桥,发布多语种疏浚行业标准体系……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中交集团海外业务发生显著变化:参与建设运营的超3000个基础设施项目中,累计牵头制定疏浚、水电、起重机等重要国际标准超100项,稳步推动我国规则、技术、标准走向国际。

  从企业“走出去”到品牌“走进去”,合作深度持续提升。

  在肯尼亚,内罗毕快速路建成投运一周年,累计通行量突破1700万人次,超过预期;在巴基斯坦,中交承运的瓜达尔港,从人烟稀少的小渔村变身现代化港口……

  融入当地、服务当地,中交集团正加快“走出去”步伐,奋力向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不断迈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4日 01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