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6:01:38 来源: sp20241216
中新社 台北2月6日电 题:龙年新春 在台湾寻“龙”
中新社 记者 路梅
甲辰龙年春节即将来临,台湾各地节日气氛日渐浓厚。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台湾民众对于龙的图腾及其代表的吉祥之意也分外喜爱,关于“龙”的节日元素随处可见。
1月27日,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举办“龙腾跃起 幸福飞扬”新春挥毫活动。图为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博士生用大篆写下“金龙舞春”,谐音闽南语的“钱都有剩”,寓意“年年有余”。 中新社 记者 路梅 摄龙的吉祥话
由于“龙”与闽南语的“拢”发音相同,意为“全部”“都”,有“统统拥有”的满足感,所以台湾关于“龙”的吉祥话格外多。天天“龙”有钱(天天都有钱),事事“龙”顺利(事事都顺利),好运“龙”总来(好运全都来),“龙”喜为着你(都是为了你),幸福“龙”虎力(幸福都给你),不胜枚举。
甚至有商家闽南语、英文齐上阵,“龙舞卡利high”谐音“都有卡厉害”,鼓励民众新春持卡消费得优惠,令人莞尔。此外,欣欣向“龙”、生意兴“龙”、“龙”华富贵等其他巧妙的谐音,也频频出现在新春祝福语中,人们皆能心领神会。
2月4日正逢立春,台北迪化街上的商家正在书写龙年春联。 中新社 记者 路梅 摄龙在春联
台湾社会长期以来有练习书法的传统,尽管如今书写常被电脑与手机取代,但民众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与推崇,从全台逾百个各种书法社团仍可见一斑。
从1月开始,台湾各地热闹的新春挥毫写春联活动就接连登场,从颇有建树的书法家,到喜爱书法的中学生,都愿意在此时参与其中,用笔墨在喜庆的红纸上书写对联、福字,免费赠与民众,共享新春喜气。
有书法家连画带写,让金龙带着福气跃然纸上;有年轻学子写下与闽南语谐音的“金龙舞春”(钱都有剩),期待“年年有余”;两岸书法家春联展正在台北展出,用“两岸和平开景运,龙翔云起展鸿图”表达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期待。
1月24日,台湾体育运动大学舞龙舞狮队的学生们在体育馆里练习舞龙。 中新社 记者 路梅 摄龙在节庆活动
为迎接正月十五元宵节,台湾各地都将举办灯会,并早早发布消息,吸引民众游览。例如,南投灯会设立高达14米的“龙凤盘山”主灯,还将延续多年来的传统,设立大陆灯区,邀请浙江省的花灯参展,促进两岸交流。新北市的灯会打造12米巨型“龙宫”,设置青龙主灯与凤凰、天马、九尾狐、鲸鱼等奇珍神兽,将《山海经》元素发挥到极致。
舞龙舞狮是台湾民众喜闻乐见的节庆表演。台湾体育运动大学舞龙舞狮队的指导老师陈重佑告诉 中新社 记者,以往收到的表演邀请多是舞狮,但今年对舞龙的邀请明显增多,“大家都想应景讨个喜气”,学生们寒假都在抓紧练习,希望在3月的舞龙大赛中取得佳绩。
苗栗客家人的舞龙民俗在台湾独树一帜。他们先用竹子等材料制作龙,随后点睛、舞龙、迎龙神,待到元宵节当天,用大量鞭炮炸龙,驱邪迎福运,热闹非凡。
2月4日,民众拿着现场书写的福字,在台北迪化街与建筑上的立体卡通龙合影。 中新社 记者 路梅 摄龙在历史也在街头
在台湾,“龙”最集中的地方,莫过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从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的玉龙,到古代宫廷的御用物品,龙出现在石器、青铜器、瓷器上,也记录在书画、文献中,展示了龙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源远流长,吸引着参观者驻足。
在街巷,各种龙的形象随处可见,小到做成龙头的豆沙包,大到盘踞楼宇的装置艺术,有的威猛传统,有的卡通可爱。民众纷纷跟龙合影,许下对新年的美好愿望,成为街头的一道风景。(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