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家团队用“液体活检”监测鼻咽癌治疗效果

发布时间:2025-01-08 06:58:03 来源: sp20250108

   中新网 广州7月26日电 (记者 蔡敏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6日发布消息称,该中心教授孙颖、马骏、吕佳蔚团队25日在国际顶级肿瘤期刊《癌细胞》(Cancer Cell)上在线发表研究成果。

  该研究发现一种名为EBV DNA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实时监测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开展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有望帮助患者定制基于实时复发转移风险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EBV即EB病毒,90%以上的鼻咽癌发病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华南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EBV DNA是一种循环肿瘤DNA,也就是存在于患者外周血中的肿瘤DNA。

  在这项研究中,自2019年起,科研团队跟踪了1000例接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完整绘制了治疗过程中EBV DNA动态图谱。

  通过观察上述鼻咽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血液样本,研究发现在治疗初期,血液中的病毒DNA会逐渐减少,但随着治疗的进行,这种减少的速度会放慢。特别是在治疗的第三阶段,只有很少的患者血液中的病毒DNA能够完全消失。

  研究团队还发现,如果患者的病毒DNA在治疗中迅速消失,那么他们的肿瘤也会快速缩小,治疗效果就会很好。相反,如果病毒DNA持续增加,那么患者的肿瘤可能会继续增大,治疗效果就会变差。

  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这种病毒DNA,可以知道患者的病情如何,以及治疗效果好不好。这种利用人体体液作为标本来源检测获取肿瘤相关信息的技术被称为“液体活检”。这项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无创的疾病诊断和监测工具,目前主要被应用于疾病筛查和残留病灶检测。

  “传统上,患者一经确诊,整个疗程就根据诊疗指南规划好了。”孙颖说,而这项新研究则可以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动态调整,比如放化疗的强度、其他辅助治疗手段的采用等。

  孙颖介绍,研究者基于这项研究,提出了可利用治疗中病毒DNA动态清零情况来帮助患者定制基于实时复发风险的个体化治疗策略,而非现有的“一成不变”的治疗模式。该院正牵头推进检测的标准化,推动这一新成果在全国更多医疗机构落地。(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