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银龄教师创造用武之地

发布时间:2024-12-23 10:42:16 来源: sp20241223

原标题:【光明时评】为银龄教师创造用武之地

在新疆政法学院,提起银龄教授李鸣,师生们都会佩服不已。几年前,他响应“银龄计划”号召,在中国政法大学退休后远赴新疆任教。像李鸣一样,全国还有许多退休教师选择奔赴“下一场山海”,谱写了“心怀烛火、余霞满天”的人生乐章。近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银龄讲学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今年计划招募7000名银龄讲学教师,支持农村地区教育发展。自教育部2018年启动“中小学银龄讲学计划”、2020年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以来,累计招募2万余名中小学退休教师,近千名部属高校、部省共建高校等“双一流”建设高校退休教师开展支教支研,在祖国各地延续教坛生涯,推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广大退休教师心系家国、乐于从教、专业精湛,是补充农村师资力量的重要资源。同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及“三区三州”等欠发达地区长期面临资源不足的劣势,教师数量不足且专业性偏弱,亟须补充优秀师资力量。《通知》针对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工作部署,首次提出义务教育阶段银龄教师的资格条件、岗位职责、保障措施、招募程序等系统的制度规范,对于推动老龄资源供求精准对接,促进退休教师老有所为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具有重要意义,为盘活老龄资源与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相结合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进一步对接老龄资源供与需,充分发挥退休教师有益补充、示范引领作用,真正服务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在多方面不断优化,释放更大制度空间。

推动工作管理机制精细化,让退休教师老有所为与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衔接。建立调研机制,全面准确了解当地紧缺师资的学段、学科等多样化需求。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明确招募需求,确保将合适的退休教师安排在恰当的工作岗位上。建立工作评估机制与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评估银龄教师工作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在当地县域范围内动态调配,确保供需精准匹配。

为银龄教师创造用武之地,使其一技之长用得上、用得好。以满足其基本生活及发展需求为前提,完善异地医疗、周转住房、身心安全、终身发展等保障体系,使其安居乐业。将制度建设的重点放在鼓励银龄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等方面,发挥银龄教师专业特长,鼓励其在多领域参与社会服务。如喀什大学积极支持银龄教师组织乡村推广普通话活动,调配全校力量,借助信息化手段,帮助银龄教师对一个村的16至45岁群众进行为期一年的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地方政府、学校应为银龄教师拓宽社会服务范围,必要时予以资源协调、人力协助,支持银龄教师主动发起社会服务,施展一技之长,进而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可度。

变输血为造血,以银龄资源激发农村师资内生动力。复旦大学的银龄教师将自身定位于种子资源、纽带和智库作用,在课程教学、科研指导、教学指导、团队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从根本上授之以渔,提升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的师资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银龄教师以专业优势引领乡村教育发展,应建立银龄教师学习制度,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学情教情对银龄教师开展在地化的专业培训,帮助银龄教师结合自身经验快速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进一步优化专业发展机制,建设银龄教师与当地教师深度融合、共同成长的共同体,优化“传帮带”机制,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本地化优秀师资队伍。

(作者:李芳,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