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链补链 锂电材料上市公司加速“出海”

发布时间:2024-12-30 20:30:01 来源: sp20241230

原标题:强链补链 锂电材料上市公司加速“出海”

9月23日,锂电产业链公司万润新能、恩捷股份同日宣布,拟于海外投资建设新产能。万润新能公告称,开展“万润新能美国新能源正极材料及其产业化研发中心项目”,规划建设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预计投资约1.68亿美元。恩捷股份拟于马来西亚投建年产10亿平方米锂电池隔离膜项目,预计投资金额约20亿元。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还有杉杉股份、贝特瑞、璞泰来、中科电气、尚太科技等头部新能源锂电材料厂商宣布或已经进行海外工厂布局。

“海外市场新能源锂电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多家公司加速海外布局

“目前公司已在北美、非洲、中亚地区进行考察、规划,进一步推进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本次美国项目的顺利推进,标志着公司‘出海’战略再次取得阶段性成果。”万润新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恩捷股份也表示,本次对外投资将进一步促进公司海外业务的顺利推进,持续强化公司在锂电池隔离膜领域的市场龙头地位,对公司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除了刚刚发布公告的万润新能、恩捷股份之外,2024年以来,多家新能源锂电材料厂商加速海外建厂步伐。今年上半年,贝特瑞加速建设印尼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增资建设印尼年产8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二期),并启动在摩洛哥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今年8月份,龙蟠科技表示,公司目前第一大战略为国际化战略,印尼锂源3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也已进入试生产调试阶段,即将规模化量产,标志着公司成为第一家在海外落地规模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工厂的中国企业。

璞泰来近期也表示,公司旗下瑞典紫宸年产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目前已开展前期设计和规划工作,正在着手准备项目实施主体的登记设立工作。

据《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出海战略研究报告(2024年)》数据,截至2024年6月份,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公布的海外总投资金额达到5648亿元,其中欧洲是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主要“出海”目的地,占比达到37%,其次为东南亚地区。

“一些企业已经成功在海外建立了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不过,从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加速海外布局的步伐,提升国际竞争力、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未来发展前景来看,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预测,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的出货量将分别达到2211.8GWh和6080.4GWh。

“当前,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目前海外新能源转型需求较大,且海外新能源电池供应链比较薄弱,对于中国的电池上游材料供应商来说,可谓是蓝海市场。”远大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新能源首席专家张翔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看来,国内材料企业“出海”建厂起到了很好的强链补链作用,让国内新能源电池产业在海外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配套,提升电池企业在成本控制、供应保障等方面的竞争力。

需要提醒的是,“出海”之路中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考虑国外政策变化风险、环保问题、建厂成本较高等方面因素。“虽然‘出海’存在诸多挑战,但是中国企业拥有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配套体系和深厚的技术沉淀,并通过规模化形成明显的成本优势。”张新原表示。

(责编:罗知之、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