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6 04:36:50 来源: sp20241226
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数智未来”教育展上,工作人员介绍“智能制造学习工场”系统。
印度尼西亚普拉迪塔大学的学生Naomi对中国名校并不陌生。在雅加达,她选修了清华大学与数字设计相关的在线课程,不必来到北京,便能拥有这所顶尖学府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
数字教育之门开启以来,人与教学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广度、深度相连。数字教育让更多优质资源突破时空、联通城乡、跨越山海,以教育公平增进社会正义。
1月30日—31日,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上海举行。本届大会以“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为主题,重点围绕教师数字素养与胜任力提升、教育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全球数字教育发展趋势与指数评价、人工智能与数字伦理、数字变革对基础教育的挑战与机遇、教育治理数字化与数字教育治理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一个“教育无边界”的广阔未来,正在走来。
数字为桥传播知识
宁夏固原曹洼小学与福建厦门第六中学相隔2100多公里,一个在山大沟深,一个在天蓝海阔。
透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鹭岛的曲子唱进了西海固的红砖瓦房,曹洼小学的孩子们学会了阿卡贝拉版《夜空中最亮的星》。曹洼小学老师郭睿说,希望孩子们像星星一样,看到山川,看到大海,看到更远的地方。数字化教育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让农村学生享受到了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时间回到2022年初,随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中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驶入快车道。两年时间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已连接了51.9万所学校,辐射1880万名教师、2.93亿名在校生及广大社会学习者,访问用户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3年底,平台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亿,浏览量超过367亿次、访客量达25亿人次,数字技术的叠加、倍增、溢出效应充分显现。同时,智慧高教平台新设“创课平台”板块,系统整合集聚创新创业要素资源,遴选了近500门创新创业课程,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
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过去1年里,中国持续推进数字教育应用,优质数字资源覆盖面显著提升。着眼缩小区域差距,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2.0”,提供19.8万门慕课及定制化课程,服务西部高校学生5.4亿人次。同时,立足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启动首期数字支教创新试验,为1.4万名乡村中小学生,送去科普、艺术类等课程2500多节。
“如今,位于中国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志愿者,可以通过平台与千里之外的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小学生,共同体验传统文化、感知科技前沿、交流内心世界。”怀进鹏说。
技术手段赋能教学
在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学生手腕上佩戴的智能设备,是体育老师观测整堂课程学生运动强度的好助手。智能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学生心率、血氧饱和度,保证课堂学练安全。
在这所上海首个信息化标杆培育校里,一幅数智教育的新图景徐徐展开——语文课堂上,学生手中的“云笔”记录着他们答题中的用时、顺序及修改过程。学生的每一次书写停顿会被记录在云端,以供教师课后分析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教师捕捉学生错题原因。对数据进行个性化研究后,教师将会更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技术手段对教育转型的影响体现在职业教育的课堂——
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虚拟现实设备将整部方程式赛车的零部件“拆解”,一览无余地“送到”学生眼前。同时,仿真软件数字化再现了一根碳管的变形过程。对该校汽车与交通学院的学生来说,数实一体教学很重要,可以更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体系与产业对接,让职业更专业。
2023年7月,《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印发,提出到2025年,中国将建成200个左右全国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带动各地1000个左右区域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推动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实训教学模式创新。除了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各校还将依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建设本校大数据中心,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技术手段对教育转型的影响体现在特殊教育的课堂——
在湖南省常德市特殊教育学校,智能互动屏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智能手环可以在校内快速查询学生位置。信息系统记录下的数据,可以帮助教师形成量化数据,推动家校连接,帮助孩子们实现融入社会的目标。
“数字技术像一束束光亮,可以融化孩子们生活中的障碍。”常德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龙明忠相信,教育数字化会让他学校里的孩子们,拥有焕发光彩的人生。
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
在本届大会所设的“教育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平行会议中,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吴岩介绍了中国将学习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推进的历程,分享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中国行动。
吴岩介绍,中国正在构筑学习型城市网络,已有10座城市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北京、上海、成都、杭州4个城市获得全球学习型城市奖章。其中,杭州把学习空间建设与未来社区打造、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等相结合,为居民提供了“一站式”学习服务,打造城区“15分钟学习圈”。上海则构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立了约493万件市民学习档案,约占上海市常住人口的1/5;每年发布上海学习地图、上海市老年教育三类学习点地图、上海市民人文行走地图,清晰标注出各类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便于市民就近享受终身教育服务。成都初步建成“成都市终身学习教育资源库”和“成都市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内容涵盖职业培训、基础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等25个大类,年服务市民人群超过300万人次。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依托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老年教育资源库和师资库。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有线上注册用户234.1万人,服务5640万人次学习。
中国大力发展学习型社区,设立1.68万余个街道(乡镇)社区学校、36.4万个社区(村)学习点,线上线下相结合,开设社区教育微课、“能者为师”特色课程、线上社会大讲堂,办好“家门口的大学”。
举例来看,在南京,依托社区教育资源组织讲师团流动授课,讲师团免费开展送科教下乡与跟踪服务活动,足迹已遍布全市所有涉农街(镇),开展了八大类80多项培训,累计组织农民培训1600余场,开展技术服务600余场,编制发放培训资料超过1.7万册,培训农民超14万人次。
(责编:李依环、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