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5:59:27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杭州8月15日电(郭其钰 陈晨鹏)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杭州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2022年以来,杭州法院共审结生态环境类刑事、民事、行政案件9289件;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814件,诉前程序案件628件,起诉至法院186件。
杭州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新闻发布会。杭州中院 供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2年1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环资庭正式运行,并率先建立环资技术调查官制度,聘请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师作为技术调查官,参与案件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环境资源审判的价值在于通过司法手段保护生态安全,保护和修复才是最终目的。”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毛煜焕表示,杭州法院践行修复性司法理念,将生态环境修复贯穿于环资案件审理全过程。
如在杭州市人民检察院起诉的一起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中,受损古樟树位于杭州西湖边、古昭庆寺遗址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研、经济价值。杭州中院判决被告将赔偿款用于受损古樟树后续复壮养护,并要求公益诉讼起诉人对款项使用予以监督,确保修复判决落地落实。
为化解破产程序中的生态治理难题,杭州中院指导基层法院搭建数字化应用“生态e治”,聚焦破解破产程序中危险废物识别难、处置难、监管难、费用解决难等问题,最大限度维护破产企业的资产安全和价值,推动企业快速重整,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发布会上,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邬秀君围绕守护“蓝天”“碧水”“净土”等工作介绍,两年来检察机关共办理此类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21件,涉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1000余万元,督促恢复污染水源地2处,修复耕地79亩、林地73亩,清理固废垃圾10余吨。
“我们组建了453人的‘益心为公’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大运河、新安江-千岛湖等多个跨区域检察保护联盟,多维度凝聚公益保护合力。”邬秀君表示。
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探索碳汇替代性修复等多元化生态修复方式,搭建“国土资源智护”“数智护水”等数字监督模型,以数字赋能法律监督。
当日,杭州法检两院发布了《环境资源案件中适用认购碳汇修复生态的工作指引(试行)》。认购碳汇修复生态能有效破解实践中直接修复存在困难、生态损害赔偿金使用难等问题,但目前相关规定尚不完善,该指引将对此项工作予以规范。(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