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3:32:46 来源: sp20250101
中意国际学校、西班牙哆来咪文化艺术学校的学生和南通市青少年一起合唱主题曲《童声里的中国》。 本文图片均由南通市侨办提供
在海安高新区实验小学,中意国际学校学生和变脸节目表演者热情互动。
用稚嫩童声诵读诗篇或吟唱歌谣,洋洋盈耳、余韵悠长。近日,“童声里的中国”海外推广交流2024年活动发布暨童诗童谣童歌精选作品海外传唱仪式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江苏省侨办、江苏省海外联谊会主办,南通市侨办、南通市教育局、南通市海外联谊会承办,现场发布“童声里的中国”海外推广交流2024年活动内容。来自匈牙利、德国、法国等数十个国家的教育部门代表、近80所华校和海外侨团组织以及北京、内蒙古等地师生代表线上参加活动。
从童诗、童谣、童歌到儿童剧、儿童电影等多元形式,自2006年以来,“童声里的中国”已举办11届主题系列活动,吸引海内外亿万青少年积极参与,用童声架起了联通中外的“连心桥”。
唱响优美中国旋律
“巷子口,买了花;穿过沿街红墙青瓦,夕阳慢慢亲吻着我的白发……我们苍老的时候,就回到小时候;采青梅用来酿酒,你不许偷着喝……”4月2日,在“童声里的中国”海外推广交流2024年活动发布暨童诗童谣童歌精选作品海外传唱仪式上,一个线上的合唱表演引人注目。视频中,窗明几净的小礼堂里,匈牙利华星文化艺术学校的华裔青少年身穿红色衣裙,和老师一起深情演唱中文歌曲《花开忘忧》。声情并茂的演绎打动了现场所有人。
“中国的丹青里有我,我就是那出水的小荷;中国的锦绣里有我,我就是那编织的金梭;中国的故事里有我,我就是那动人的传说;中国的希望里有我,我就是那未来的寄托……因为我的心中有一个最美、最美的中国……”来自意大利中意国际学校、西班牙哆来咪文化艺术学校的学生和南通市青少年一起合唱主题曲《童声里的中国》。在悠扬旋律中,“童声里的中国”2024年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以开启‘童声里的中国’海外推广交流系列活动为契机,我们将进一步深耕品牌建设,唱响美好中国。”南通市海外联谊会会长王小红表示,新的一年,让更多优秀中文童谣唱响海外,南通市海外联谊会将创新传播方式,持续做好中外文化交流。
作为江苏省“童”字系列美育活动的重要品牌,“童声里的中国”已走过18个年头。“2006年,当‘童声里的中国’在我们学校启动时,大家都没想到文化交流的小嫩芽会茁壮成长为如今的模样。”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王笑梅说,近年来,“童声里的中国”内涵不断拓展、活动更加丰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不仅从道德涵育与审美心理等更深层次熏陶和涵养孩子的心灵,也在海内外青少年之间架起了“连心桥”。
去年4月,在江苏省侨办、省海联会的大力支持下,南通市侨办、市海联会首次启动“童声里的中国”海外推广交流活动。“活动受到各方好评,这让我们备受鼓舞。”南通市侨办主任金志伟介绍,过去一年,来自全球五大洲10余个国家50余所华校千余名海外华裔青少年相聚云端,用歌谣传唱真情、用音符凝结友谊。今年,活动将通过童诗童谣童歌精选作品海外传唱、海外华裔青少年歌谣创作大赛、开展特色江海文化云课堂、海外推广交流主题展演、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夏令营等方式,采用贴近海外华裔青少年的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
记录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
“蓝草儿青,菜花儿黄,南通州,靠长江,镂花的版子刮白浆,挂上了架子晒太阳,放进大缸染一染;天蓝蓝呦云白白,呜呜哩噜,呜呜哩噜,蓝白点儿像花开,蓝印花布美名扬,美名扬……”这是通州区实验小学自创词曲的童歌《蓝印花歌》。
“这首童歌创作就地取材,挖掘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背后的地域风情。”王笑梅介绍,南通濒江临海,孕育出独特的江海文化,仅进入国家和省级的非遗项目就有20多种。“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我们成立了蕊春非遗研习所。在学校有限的空间里,我们专设一间开阔的蓝印工作坊。在完成画、刻、刮、染、晒、洗等一道道工艺中,在刻画梅兰竹菊图案、卡通画、校园美景、古诗词、科幻星空图的多样题材中,孩子们将传统的技艺拾起,把自己的生活与古老的文化打通。《蓝印花歌》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自然流淌出来的。”
“我们鼓励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从生活中的小事捕捉灵感,以小见大记录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在电话采访中,王笑梅对本报记者朗诵了两首学生原创的童谣《赛跑》《奶奶和手机》。
“三岁时,坐爷爷的电瓶车,和路边的小树赛跑;五岁时,坐妈妈的汽车,和天上的鸟儿赛跑;八岁时,第一次坐高铁,和呼啦啦的风儿赛跑;今天,坐上国产大飞机,追着日光和五彩的云朵赛跑;明天,我要带着梦想,和新时代的步伐赛跑。”——《赛跑》
“长方小块块,拴根短丝带,装进布套里,轻轻放衣袋;接通爸爸长按1,拨打妈妈长按2;想找爷爷长按3,联系外婆长按4;昔日摩托罗拉是童话,如今私家汽车不稀罕;奶奶搬进城里来,也会使用手机啦!”——《奶奶和手机》
“这些相对成熟的童谣被江苏省相关部门收录并编辑成册,为孩子们保留了一份宝贵的童年记忆。”王笑梅说。
金志伟说,去年,第十一届“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大赛优秀作品海外征集活动评出一等奖10首、二等奖20首、三等奖30首、优秀奖64首。同时,“童声里的中国”江海特色文化云课堂,在2023年暑期面向海外华校推出“蓝印花布”工艺美术和“年娃娃”手工作品等20课时线上远程教学,受到华校师生热烈欢迎。
在“童声里的中国”影响下,通州区实验小学的非遗研习所敞开怀抱迎接五洲四海的宾朋。“来自世界各国的华裔青少年和国际友人前来体验非遗项目。看着他们或是沉浸在动手制作中,或是在一旁频频按下镜头快门,或是开心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我感到非常自豪。”王笑梅说,“在艺术体验中,大家的心挨得更近了。”
架起中外友好交流桥梁
4月3日,在“童声里的中国”海外推广交流2024年活动发布的第二天,在南通市海安高新区实验小学,“中意你”意大利青少年中华文化体验营开营暨“侨见南通之走进海安”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傣族舞《小卜少》、合唱童歌《小池》、功夫扇表演、变脸表演……在启动仪式现场,海安高新区实验小学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表演,给意大利客人奉献了一场文化盛宴,赢得阵阵喝彩。随后一周时间,来自意大利中意国际学校的38名师生,和友好学校海安高新区实验小学的学生一起,开启中华文化体验之旅。
海安市城南实小教育集团总校长许卫兵介绍,学校的4个校区均安排了丰富的实践和体验活动,让意大利师生多角度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与海安的孩子们亲密接触。课程安排中既有对海安城市面貌、风俗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考察,还有到苏州和上海的参观研学活动。“希望能给中意国际学校的师生们留下美好而又难忘的记忆。”许卫兵说。
“一踏进这个校园,我们感受到的是温暖,是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是到家的感觉!”意大利中意国际学校校长李雪梅表示,“童声里的中国”为海外青少年了解中国发展和中华文化架起了一座桥梁。“现在,意大利中意国际学校的校园里经常能听到中国童谣,孩子们都很开心,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兴趣更浓了。”
在“中意你”意大利青少年中华文化体验营中,两名意大利裔学员引起本报记者注意——14岁的妮可儿(中文名“李雨婷”)和10岁的马蒂尔德(中文名“马文砚”)。她们不仅中文表达较为流利,还和身边的华裔同学打成一片。一问才知道,妮可儿学中文6年,马蒂尔德学中文8年。此次来华,妮可儿有父亲陪同,马蒂尔德有母亲陪同。
“我爸爸酷爱太极拳,多年前还专门到中国扬州学太极拳。在我8岁时,他送我到中意国际学校学中文,就是希望我能有机会来中国看看。”妮可儿这次不仅完成了父亲的心愿,自己也有很多收获:“中国很美,还有很多好吃的。”
因为父母工作原因,马蒂尔德2岁时就被送到中意国际学校学习。“从一无所知到中文学习成绩优异,她带给我们一家很多惊喜。”马蒂尔德的母亲安娜·玛利亚很欣慰,并认为自己的选择很有远见:“中国经济发展特别快,机会很多。意大利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中文进而拥有‘世界公民’的眼光,可以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
“孩子们的中文名都是我起的,寄予了我的深切期望。”李雪梅说,今年,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不少来自意大利的孩子、老师、家长们沿着这位伟大使者的足迹,第一次来到中国。未来,他们有望成为新时代中外友好交流的使者!
英国旅欧吉澳同乡会中文学校校长陈烨此次慕名而来。“在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和中国驻英大使馆的牵线搭桥下,我专程回国到南通实地考察。”陈烨对此次南通之行印象深刻:“‘童声里的中国’对我启发很大。中国民谣和儿歌一直是我们学校华文教育课程的一部分,也是在英国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板块。活动结束后,我迫不及待地和我们学校董事会沟通,争取明年也能带着我校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来中国游学、参观!”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