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穿搭”为何越来越火

发布时间:2025-01-04 11:38:51 来源: sp20250104

  “新中式”成新春时尚流量密码,消费热潮与文化自信同步升温

  “东方美穿搭”为何越来越火

  宋锦马甲、香云纱外套、刺绣马面裙、改良旗袍……新春期间,“新中式”登上多个电商及社交平台热搜词条榜。无论是央视龙年春晚舞台上,刘涛、刘诗诗、李沁等演绎“汉之庄严”“唐之绮丽”“宋之风雅”“明之端庄”吸睛无数,还是越来越多时尚博主、穿搭达人一袭华服亮相旅游景点大街小巷,新国潮崛起下的“东方美穿搭”,俨然已成新一轮流量密码,“龙年战袍”格局被大大打开。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是中式时尚厚植的宝库,这股穿搭热潮彰显着新一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以东方美学为代表的生活方式回潮,将具有持续引领态势。”东华大学教授、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主任卞向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复兴华夏衣文化是民间家国情怀的真情流露,也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自然表达。在他看来,挖掘传统服饰内涵,塑造中式品牌,对本土设计师提出了高维挑战——对中国服饰演变及传统文化精华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才能让“新中式”风潮行稳致远。

  搜索量激增,中式潮流席卷社交平台成新风口

  打开社交软件,明星出席活动穿“新中式”,带动“杨幂同款”“倪妮同款”销量走俏;时尚博主的花式推荐,也让用户纷纷“种草”下单。

  截至2月初,小红书平台“新中式穿搭”相关笔记高达260万余篇,“新中式”年服被称为年货“新三样”,“爆改新中式”“东方美穿搭”等相关话题笔记发布数量与搜索热度同步上涨,“全球同袍点亮世界地图”话题阅读量近4000万,超万人在20余家海外旅游目的地穿汉服庆新春;抖音“新中式穿搭”话题下已累计超百亿次播放;据淘宝数据,近两个月“新中式”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00%,2023年新中式服饰市场规模达10亿级;以马面裙为首的汉服等相关企业销量暴涨,1月份曹县汉服销售额达9.2亿元,马面裙占近半;天猫服饰发布2024春夏核心趋势风格,“清冷新中式”依然在列,持续火爆。

  所谓“新中式”,并没有精确定义,在当代年轻消费者看来,灵活运用中国传统元素并符合当代审美,都可归类于此。与严格讲究形制的汉服不同,新中式服装在设计环节往往更大胆、混搭、包容,不局限于特殊场合,开辟了一条实用度更高、更具日常化的中式穿衣思路。

  曾经是“妈妈辈”心仪的中式穿搭,为何摇身一变让Z世代直呼“真香”“上头”,列入“龙年战袍”首选?这届年轻人“血脉觉醒”背后,究竟涌动着怎样的时代风潮?有网友半开玩笑称,这是“更符合中国宝宝体质的OOTD(“日常穿搭”英文缩写)”。当消费不仅仅是为一种物品埋单,年轻一代更看重其背后承托的美学意义和文化价值,“新中式”的创新性与氛围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主力消费军90后、00后的个性化表达诉求。

  由中式美学蔓延开来的作品成为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文化博主爆改剪纸打造“最美披风”,传统皮影“飞”上年轻人戴的3D艺术头饰里……新中式热潮甚至从服饰穿搭“卷”到了美妆、餐饮、养生、家居等领域,日渐形成了整体风格和气质表达,商家们纷纷借“东风”加码营销,新风口催生出更多产业机遇。

  惊艳出圈后,传统风韵现代表达仍需溯源取经

  如何读懂云裁霞剪的中式之美,让璀璨传统迸发出新光芒?业内人士提醒,“新中式”赛道看似广阔,但要立足扎根并不易,颇具审美水准的当代消费者对“新中式”设计语言要求更苛刻细致。

  此前,有直播间售卖“新中式”衣服,被网友吐槽“土里土气”“细节有bug”后不慎“翻车”。显然,对于“新中式”风格的把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得心应手。

  洞察时尚基因,拓宽产业版图,已成新课题。“新中式”背后承载着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怎样从庞大“宝库”中溯源取经,汲取源源不断的能量?在上海设立的全国首个汉服版权服务平台,汇聚整合“政产学研用”资源。卞向阳谈到,不妨从博物馆、专业学术机构、高校等借力,推进汉服等中华传统服饰的历史研究,展开新的融合与演变,将更多灵感从博物馆、历史书中“请出来”,引入符合现代文明的服饰文化元素,助力上海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建设。

  出版界也推出了一批聚焦传统服饰文化的人文普及读物。其中,历时八年打磨的《汉服藏美录》,以年代为线索讲述汉服千年流变,全方位解锁中式文化密码,深度传递中国式浪漫。该书作者何继丹、孙虹谈到,创作初衷就是想以通俗易懂的图像化形式,将祖先衣冠宝典再现给大众,让更多人欣赏汉服之美。从夏商周汉服之起源说起,到锦绣圣衣秦风汉随,到褒衣博带魏晋风度,到霓裳羽衣隋唐气象,再到僧衣鹤影宋元时尚,到珠围翠绕明清意趣。跨越3000年长河,全书以大量历史图样为本,搭配精美花纹图饰,串起历朝历代汉服各种形制图样以及演变脉络。“中式是中国人对理想形象的浪漫裁剪。美可以穿越时空,传达善意。”孙虹说。

  在设计上摆脱“一味跟风”,要尽可能“掌握门道”。比如出镜率颇高的唐代高腰襦裙形制,是短上衣加上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及腋下,也是现代古装爱好者的人气形制之一。这种襦裙样式始于汉代,变于魏晋,在隋唐盛行开来。“唐代女性尚丰盈肥美,高腰襦裙基本不显腰身,而且有把人拉长的视觉效果,故成为唐代女子服装的不二首选。”书中如是解读。

  机械化生产容易使感官迷失于“快消费”之中,通过数千年“手工制物”所积淀的中式技艺,有望再度照亮民族遗产。眼下这股热潮,只是带热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新起点,“新中式”的发展仍任重道远。

  文汇报记者 许旸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