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难进、车难停,外卖配送“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发布时间:2025-01-07 08:26:36 来源: sp20250107

  门难进、车难停,外卖配送“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不少地方开始探索建设“骑手友好社区”“骑手友好商家”,助力畅通外卖骑手送餐之路

  “您的订单即将超时,请及时处理。”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小区,一位外卖骑手等候电梯上楼送餐途中,手机发出了下一单即将超时的提醒。“兄弟,你去几楼,能一并带上去吗?”电梯迟迟不来,外卖骑手焦急地想要寻求同行的帮助。

  一段时间以来,外卖骑手送餐路上,门难进、车难停、楼难找、乘电梯难等问题,持续引发社会关注,甚至有骑手因进门问题与保安发生冲突。

  如何打通外卖配送“最后一公里”、打造骑手友好环境,成为多方共同面对并亟待破解的问题。眼下,一些公共机构、外卖平台等正在为此不断探索,希望可以找到各方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助力畅通外卖骑手送餐之路。

  被拦住的外卖骑手

  “一些人车分流的小区最难送,电动车不能进小区,有时候客户买的米面油或饮料,我得搬着重物走几百米,耗费体力不说,还耽误时间。对于我们而言,时间就是金钱。”一位外卖骑手边等电梯,边向记者诉苦道。

  电动车不能进小区门、送餐全程靠跑、重物得靠手拉肩扛、乘电梯难、门难找……记者跟随外卖骑手送餐发现,这些情况颇为常见。同样的难题,出现在用餐高峰的写字楼和校园等地。

  因为进门问题,骑手、物业、社区之间经常发生矛盾。

  “哪些小区保安好说话,哪些小区不允许骑车进入,我们心中都有一张地图。”记者在北京市东坝地区跟随骑手安江芬送餐时,她和记者分享了自己的送餐心得。

  而在重庆沙坪坝区龙湖小区物业班长张东林看来,他们并非有意为难骑手,“有的业主觉得骑手在门口登记耽误送餐,希望物业放松管理;有的业主则认为,骑手不登记进入小区,加上电动车穿行,增加安全隐患,要求我们加强管理。物业保安也是左右为难。”

  “社区经常接到骑手求助,希望可以协调进门。”重庆市沙坪坝区委社会工作部非公党建和社会工作科科长苏弋航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密切关注并积极推动骑手进门问题。

  多方联动为骑手“开门”

  “你们在地图上做个标记,把那些不好进的小区圈出来”“小区里老人孩子多,还得控制车速”……近日,一场“骑手友好街区建设”恳谈会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召开。恳谈会由区社会工作部和工会牵头组织,社区、工会、物业、骑手和平台等多方代表来到现场,就如何更好解决外卖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外卖友好社区建设展开讨论。

  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街道是骑手友好社区在当地的重点试点街道,美团重庆公共事务总监韦巧云告诉记者,在这场恳谈会之前,该街道已经在推动建设骑手友好街区。

  记者在该街道花千树、三千城等小区看到,原本人车分流的小区,专门为骑手设置了标识,引导骑手骑车进入地下车库,车库里还划定了骑手专属停车位。这样一来,骑手不仅可以骑车进入,还能直达车库电梯送餐。骑手周云川透露,对比之前在小区里跑几百米送餐的情况,现在送餐比以前至少省了六七分钟。

  据苏弋航介绍,在推动友好街区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划定专属停车位外,还通过更新老旧小区地图、安装骑手专属充电桩等多种方式,推动友好社区建设。

  此外,记者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土湾街道金沙时代小区看到,戴着“红岩轻骑兵”标识的骑手无需登记,可直接进入小区。“通过招募‘红岩轻骑兵’,发挥骑手走街串巷、片区熟、人头清的优势,让他们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同时骑手也可以节省送餐时间。”苏弋航说。

  目前,诸如重庆市沙坪坝建设的骑手友好社区,在全国还有许多。截至2024年7月,至少有14个城市建立超过100个骑手友好社区。

  “解决骑手进门难等问题,需要多方共商共建。”美团“骑手友好社区”项目负责人说,因为各地区、各社区的要求和骑手面临的问题不同,所以在推进骑手友好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各地发挥自身优势,推出了许多创新做法。

  北京市天通苑中苑二区等小区为骑手开通了出入绿色通道,进行楼牌号可视化改造,实现“亮牌指路”;杭州市启用“小哥码”,外卖小哥通过实名认证、扫描小区场所码、出示电子通行证,即可顺利进小区送单……

  友好模式向更多场景扩展

  过去,送往北京大学的外卖,都是放在校门口的货架上,外卖倾洒、错拿、丢失等情况时有发生。“用餐高峰取餐人多,我们也不希望货架上的餐被碰倒。”一位长期给北京大学送外卖的骑手无奈地说。

  5月,北京大学“南门驿站”揭牌。中午用餐高峰期,记者看到,驿站内满是来来去去的外卖骑手。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百周年纪念讲堂副主任李春亮向记者介绍,驿站内设置287个取餐柜,骑手从校门外的一侧把餐放入柜中,师生可以凭取件码从校园内的一侧打开柜子取餐,骑手和顾客无需接触。

  目前,北大南门驿站的经验已向多所高校推广,美团也于近期启动了“骑手友好校园”项目,并通过智能外卖柜等方案打通校园配送“最后一公里”。

  “骑手友好社区”项目负责人表示,针对学校、医院等大型封闭园区,平台利用外卖柜等减少骑手等待时间。此外,今年还将落地1000家“骑手友好商家”,参与项目的商家将为骑手们提供用餐优惠和休息场所,并为骑手优化取餐流程,未来该项目将进一步扩大范围,预计今年底将覆盖10万家门店。“希望将友好模式向更多场景推广。”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看来,打造骑手友好模式,首先,应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明确的出入口指引、专用停车区、清晰的楼牌号和地图、便捷的骑手休息和充电设施。其次,社区居民、物业和骑手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互相理解和支持。再次,公共部门提供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他建议,公共机构可以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用于基础设施改造和相关服务的建设;外卖平台承担技术改造、信息更新、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社区与物业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合理分担成本,可以帮助提升配送效率,改善骑手工作条件,也有利于减少冲突,增进社区和谐,促进外卖骑手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本报记者 曹玥 王羡茹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