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转型,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性和有效性

发布时间:2025-01-08 11:23:59 来源: sp2025010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时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要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坚持全面转型,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对于在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对经济社会系统进行全领域、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绿色化升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必须在全面转型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项涵盖广泛、需要多方努力的系统工程,重在“全面”。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抓住关键环节,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相适应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充分动员全社会主动参与、自觉行动,让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成风化俗,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实践中,不少地方聚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着力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优势,稳步推进与系统治理相适应的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例如,在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促进区域协同融通,以生态共治推动全面绿色转型。一些地方构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打造精细化的“一河一策一图”治理之策,建设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损害赔偿机制,扎实推进风险防范常态化管理。

  在生产领域的全面转型中,不少企业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环境风险防范等责任,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经营活动之中。通过强化技术创新驱动,推进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加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推动形成科技含量较高、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较少的产业结构,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在制度机制建设方面,不少地方通过差异化监管,将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建立健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机制,引导和激励企业增强“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意识。今年2月公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了明确法律依据和有效保障。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绿色债券的支持项目目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环境权益融资工具》《碳金融产品》等绿色金融标准的发布,有力促进企业厚植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

  引导社会公众践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和责任,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持续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植树节、六五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把绿色发展有关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编写生态环境保护读本,修订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不断强化公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全国妇联等部门共同发布《绿色家庭创建行动方案》,引导广大家庭做生态文明理念的倡导者、参与者、践行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对134个绿色职业进行了标识,积极引导和规范绿色职业发展,有助于拓宽就业认知边界,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积蓄人才力量。在实践中,许多地方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打造“零碳机关”“零碳社区”“无废城市”等,将绿色生活理念推广到衣食住行游用等各方面,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渐成风尚。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9日 09 版)

(责编:白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