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5:03:49 来源: sp2024122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洞察时代发展趋势,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深刻把握改革规律,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武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重大原则、整体部署和根本保证,是指导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决定》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系统擘画了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怎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设计、战略部署、整体推进,为改革提供了最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充分证明“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的极端重要性,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战略定力、凝聚强大合力,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行稳致远、取得成功。
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决定》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用“六个必然要求”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六个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科学判断,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强大决心和坚强意志,为我们在新征程上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
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党的二十大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决定》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并以“七个聚焦”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生态、安全、党的领导等各领域改革的具体目标,强调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为推进改革目标任务明确了工作要求、确立了行动指南。
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深刻阐明了改革由谁领导、为谁而改、改什么、如何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必须严格遵循、长期坚持。
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决定》要求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重点任务、指明了主攻方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是改革蓝图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可以有力促进其他领域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提供动力。必须牢牢抓好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任务,协同推进其他领域的改革,实现各领域改革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二、充分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开创了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更加健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10多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稳步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从经济增速看,2013年至2023年年均增长6.1%,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从经济总量看,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54万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经济比重大幅提升。从发展水平看,人均GDP由39771元提升至89358元,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均GDP折算美元后已连续3年超过1.2万美元,逐步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从发展活力看,截至2023年底,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4亿户,其中民营企业超5300万户,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2.3倍和3.9倍;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3.3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2.2倍,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结构性难题,发展动能进一步积蓄。10多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2%提高到2023年的15.7%、33.6%;同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45.5%提高至54.6%。需求结构不断改善,2013年至2023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95%,其中有5个年份的贡献率超过了100%,2023年为111.4%。区域结构逐步优化,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升到2023年的66.16%。绿色发展加快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2013年至2023年我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10多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聚焦对外交流合作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推进,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取得新成就,货物贸易规模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1.8万亿元,连续7年保持第一大国地位;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分批次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迈上新台阶,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00多个城市,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
强化经济安全保障,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10多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扎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有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更好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2023年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9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推进,2013年至2023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等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10.2%提高到17.9%;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不断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突破,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达33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87.6%。数据安全能力建设持续推进,数据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加快构建。
三、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发挥牵引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立足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职责,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抓好经济体制改革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台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完善民营经济参与国家重大战略体制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完善招投标制度规则。出台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
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培育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出台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制定实施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行动方案。推动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发展新型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迭代应用。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凝练实施一批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加快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加力推动“十四五”规划后半程实施,切实做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将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健全预期管理机制。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部署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现代化都市圈培育、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等四项重大行动。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深化社保、医药卫生领域改革,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统筹推进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强国家储备体系建设。加快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强化数据安全治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8日 10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