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演奏家李杨冠宇谈抖音直播:让民乐传播变成一件能玩起来的事

发布时间:2024-12-28 03:54:08 来源: sp20241228

  在2023抖音美好奇妙夜上,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古筝演奏家李杨冠宇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民乐表演。

  在中国古筝领域,李杨冠宇的名字几乎与“神童”等同:她四岁开始学古筝,五岁起就多次获得少儿民乐比赛最高奖项。她是中央电视台十大青年古筝演奏家之一,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演出,获得过中国文化部艺术领域最高奖“文华奖”。

  2020年,李杨冠宇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也正是从此时起,她开始思考更大的命题:古筝给予了我全部的荣誉,我又能回报什么?她留校工作,却没有停在“庙堂之高”,而是去了陕西志丹县和河南兰考县,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与此同时,她注册抖音,开始用短视频和直播传播传统文化。对于她来说,抖音是一片民乐的未竟之地,也是未来的使命所在。以下便是李杨冠宇的自述。

  “做那个站出来的人”

  我意识到古筝传播的必要性是在大学时期。当时我求学于中央音乐学院,同时也在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做兼职古筝老师。学院要做全国古筝教师的师资培训,我得以去到不同地区与一线的古筝老师交流。我发现和我童年时期相比,学古筝的人变得非常多,一来是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音乐陶冶情操,二来是古装剧、仙侠剧里的“仙女姐姐”都在弹古筝,借助这些影视作品,古筝越来越受关注。

  古筝的快速发展是好事,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不少地方的古筝老师没有正规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也没有得到专业的指导。我发现参加师资培训的老师在精准度上也有待加强,所以当我做抖音,会尽量选大家都听过的曲子。你没听过更不会在意它的音准,而爱听的旋律,你就会对严谨的音准有判断力。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用讲什么专业术语,我先修正自己的演奏方式,首先让大家觉得民乐是可以亲近的。

  2017年前后,我就听说了抖音。它动态的LOGO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它像是我们五线谱里的一个音符,名字里还有“音”。那和“抖”结合,会是一个什么状态?我很好奇。

  这两年我发现抖音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就比如古筝,能看到很专业的作品,也能看到很多业余爱好者的风采。有一个建筑工地的工人,戴个防摔的安全帽弹古筝,我真的很感动、很欣慰,因为音乐回归到了每个人真实的生活。

  这就是抖音的可贵之处,它让我真正看到古筝值得被喜爱也正在被喜爱。五岁起,我就登上过很多大舞台,春晚、跨年晚会、外事演出,还被央视评选为了“十大青年演奏家”。经历多了,自然而然就会问自己,除了舞台,我还能不能为行业发展做更多的事?

  2020年留校,我并没有选择留在大学校园做一名专业老师,而是接受院长的委派,去陕西延安的志丹县做新时代文艺宣讲师。在那里待了一年,我又到河南开封的兰考县驻扎了两年。那期间,我培训了当地大批音乐教师,组建了兰考首个“千人筝乐团”。我希望把经典民乐带给更多人,丰富乡村文化,用文艺的力量打通最后“一公里”。

  艺术是一件多么抽象的事,这三年我也没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办一场音乐活动,对接嘉宾、场地、观众、带学生排练,所有琐碎的事都得亲力亲为,不过开心的是,我的确为基层带去了很多积极的音乐理念,比如学生上台演奏必须真弹。这一点,很多发达城市的培训机构都做不到,为了演出效果,很多舞台放录音,孩子们的手根本没碰着琴弦。

  所有这些经历,都是我到抖音做民乐主播的基础。我经受过各大舞台的考验,对自己的行业有认知和要求,我也清楚基层的状况和一线古筝老师的诉求,要把民乐推到一个更深远的层次去,我愿意成为也有能力成为那个站出来的人。

  “古筝是一生的羁绊”

  做抖音账号,某种意义上也是“文艺宣讲”,只不过不是用语言,而是用演奏。

  我现在常在账号里发《女儿情》《枉凝眉》或者更偏流行的《突然好想你》《这世界有那么多人》等曲子,刚开始时的确有顾虑:一个专业演奏家去弹流行歌曲,同行会怎么看?

  不过很快,我就发现这不是一件值得在意的事。所有音乐作品,这么多年能被各行各业的人喜爱、百听不厌,已经证明了它是经得起推敲的。作为专业的音乐人士,我更不能抱有狭隘的看法,只认为《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是经典。音乐不分国界和种类,我应该做的是致敬,用自身的专业水准去做更多尝试。

  这一点,也是我想通过抖音传递的理念。好的演奏没有限制,就像拿诺贝尔奖的文学大师,不是说人家在文章里堆砌了多少华丽的辞藻,而是阅历和深度。乐器也一样,它赋予的是人的气韵,再简单的曲子,不同的人弹奏都会有不同的效果。没有一种表达方式绝对准确,而这也是如今人们仍然为艺术疯狂的原因。

  过去半年,我也尝试了抖音直播。我发现这件事很不容易,因为现场音乐会大家都是先认可你这个人才买票的。对于听什么曲子,他们都有心理预期,中场休息15分钟,大家也不会走,但是直播间很有趣,你不知道来的观众是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

  第一次直播的时候,我从头到尾一直在弹,团队就建议我加点互动,但我想的是,有人偶然来我直播间,我没在弹琴,那他怎么知道我是干什么的?那时没经验,还担心有不好的评论,但几场直播下来,我发现自己低估了观众。大家欣赏音乐的素养很高,进抖音直播间的很多是资深爱好者。

  我尝试过一次新时代新民歌的专场直播,弹的都是在基层三年,中央音乐学院的院长带领院里的作曲家去当地创作的曲子。没想到反馈非常好,抖音直播间同时在线人数有一两万,总人次更是有几百万。这让我意识到,好的作品永远有人欣赏,我们能为短视频和直播观众做的,还有很多。当然,这个数据也让我直观感受到了线上传播的优势。它更加直接、高效,我甚至还和朋友们开玩笑,说这三年做线下音乐普及覆盖的人,可能还没有一场直播多。

  作为直播“萌新”,我还没有用过PK功能,不过我看过别人PK。它是观众对于主播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直播时长、互动频次综合的考量,因为只有他信任你、认可你,才会强烈地支持你。我下次直播,如果有机会用PK功能,或许会想和更多非专业的音乐爱好者去连麦,因为他们没被规训过的表达里可能会有不一样的音乐活力。

  这也是我非常喜欢抖音直播的一点,主播不是非得教你点什么,他传授的是一种态度。正是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让民乐的传播和传承从一件有点“沉重”的事变成了一件能玩起来的事。我常在抖音看到主播将古筝竖着弹、抱着当琵琶弹,我一点都不会觉得这是对古筝的亵渎,因为我小时候每天练琴十个小时,太枯燥了,也会把古筝抱起来当箜篌弹,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坚持和热爱呢?

  我至今记得7岁时,有一天在饭桌上,妈妈问我,如果有一天,你的生活里没有古筝了,可以吗?那时我还有其它兴趣班,古筝练习也常伴随着很多痛苦。听到她这么问,我什么都没说,直接哭了。或许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古筝是一生的羁绊了。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