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08:45:26 来源: sp20241221
“在我的身后,巍巍国门下,川流不息的中欧班列宛若钢铁洪流一般轰隆而过,与国门交相辉映。这幅美丽景象的背后,有着移民管理青年民警不为人知的付出与艰辛。”7月10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口岸的国门之下,满洲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六队副队长王伟讲述着一代代国门卫士守卫边境的故事,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聆听。
7月10日至11日,在国门下、呼伦湖畔、边境线上,来自内蒙古12个盟市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领域的12名青年代表,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讲述着卫国戍边、建设靓丽北疆的青春故事。
做一名“狗不理”边境管理民警,是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嘎海乐边境派出所李彦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李彦淑在宣讲时分享,在边境线上一户牧民家,他曾被一头凶恶、健硕的大狗“威胁”,当时所长给他下了两个考核任务:一是不被狗咬,二是自己想办法回派出所,之后便扬长而去。
每天天一亮,李彦淑就跟着牧民喂羊、喂牛、清理棚圈,在牧区生活一段时间后,李彦淑成了养牧小能手,“皮肤黑了,手上长茧了,体格健硕了,更奇怪的是牧民的狗真的不咬我了,我和牧民们打成了一片,大家还给我起了一个蒙古族名字——合力沁,意为守边人”。
内蒙古有4200余公里长的边境线,在内蒙古最西端的阿拉善盟也有青年“守边人”。今年33岁的徐乃超是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银根边境派出所副所长,2022年,他和妻子李文娜在大漠深处建立起内蒙古首个戍边夫妻警务室。李文娜也是一名人民警察,当得知徐乃超要去边境一线驻守时,她在思考几天后也决定去守边,“你问问队里,能不能打申请,咱们一起去,你守着边,我守着你”。
克服缺电、没网、少水的重重困难,徐乃超和李文娜不仅巡护着103公里的边境线,还在警务室建起“戍边教育基地”“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党员E站”“红十字会救助站”“职工小家”“护边员之家”“边境司机之家”“流动图书服务点”等基地,为牧民实实在在服务的徐乃超也获得了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在宣讲现场,6岁的霍泽惠认真听完了全程,她穿着粉色汉服在人群中格外显眼。霍泽惠的母亲邱艳告诉记者,暑假期间她带着孩子从北京来满洲里旅游,“其实我老家就在呼伦贝尔,今天正好能在现场听到卫国戍边的年轻人如何守护家乡,一听就很入迷,孩子也想听,他们都讲得特别好”。
作为北疆青年讲师团的一员,杨婷曾参加过多次宣讲活动,她说:“这是我第一次在美丽的呼伦湖畔讲,第一次在国门下听,好几次感动得想哭,这样的形式让大家感触特别深。”
伴随着太阳从满洲里国门上渐渐落下,一个多小时紧凑的宣讲也结束了。接下来,团内蒙古区委将进一步把青年卫国戍边故事宣讲好,引导广大青年争做理想坚定的好榜样、锤炼挺膺担当的好品格、锻造吃苦耐劳的好作风、弘扬永久奋斗的好传统。
(中国青年报满洲里7月11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通讯员 陈虹宇 )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