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一条调水线里的为民情

发布时间:2025-01-01 14:24:41 来源: sp20250101

  初秋的甘肃天水,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了解当地发展特色现代山地果业情况。

  林茂果香,离不开清清洮河水的滋养。洮河,从甘、青两省交界处奔流而来,却因崇山阻隔,与“十年九旱”的陇中地区擦肩而过。

  “引洮河水,解陇中渴”,是几代甘肃人的夙愿。

  2013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绕过九曲十八弯,来到“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在渭源县元古堆村马岗家的土坯房里,总书记特意从水缸里舀起一瓢水,尝了尝,水的滋味让他眉头紧锁。

  那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渭源县引洮供水工程工地视察,要求“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并对当地和随行的有关国家部委负责同志说了8个字:“民生为上、治水为要。”

  治水,关乎生存与发展、脱贫与致富,其深层逻辑正是“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执政理念。

  治水为民,一场久久为功的硬仗。

  “引洮上山”谈何容易?

  一组数据,折射工程之难。引洮一期工程总干渠110多公里,超过87%为隧洞。引洮二期工程总干渠95%都是洞渠。越沟壑、经干渠、过隧洞,洮河水仿佛地下铁路穿行于崇山峻岭。

  一段历史,记录工程之艰。1958年,甘肃首次启动引洮工程,但受当时条件制约,3年后停工。时隔近半个世纪,引洮工程于2006年再度上马。历经8年艰苦建设,2014年底,引洮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又经7年接续奋斗,2021年9月,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工程建成通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水利建设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世纪工程,亦是圆梦工程、民生工程。一个个“水盆子”蓄水,一条条“水管子”贯通,总长1069.83公里的干支渠,辐射甘肃中部最缺水的5个地级市13个县(区),惠及600多万群众。

  治水为民,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

  不解水困,无以脱贫。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快水利、能源、通信、市场等建设,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说:“在饮水安全方面,还有大约104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全国农村有6000万人饮水安全需要巩固提升。如果到了2020年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就会影响脱贫攻坚成色。”

  水来焕生机。汩汩而来的洮河水,是一条生命线。

  曾几何时,陇中百姓翻山越岭,人拉驴驮,运回来的是高氟水、苦咸水。引洮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后,截至2021年底累计供水6.23亿立方米,彻底解决了会宁、安定、陇西、渭源等7个县(区)的饮水问题,为当地脱贫致富提供了可靠的水利保障。

  汩汩而来的洮河水,也是一条发展线。

  在天水,2019年9月,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全线建成通水。清澈甘甜的洮河水,通到灶台上、洗澡间,通到田地中、果园里……让这座因“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而得名却为水而困的城市,因水而兴。

  在定西,曾因缺水闻名的安定区鲁家沟镇,建起了千亩节水农业示范基地,繁育马铃薯种子;渭源县种出了产自南方的金丝皇菊,变成了“鲜花乡”……一座座蔬菜大棚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落地生根。

  水来百业兴。引来洮河水,曾经“苦甲天下”的“干坡坡”,变成了今天产业旺、百姓富的“金窝窝”。

  盼水、寻水、引水。来之不易,所以更加珍惜。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引洮供水工程时叮嘱:“北方缺水,要认真研究节水灌溉技术,不能搞大水漫灌,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水是命根子。善治国者必先治水。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国情水情的深刻洞见和深邃思考明确提出治水思路。

  翻开地图,长江、淮河、黄河、海河4大江河水系,构成“四横”;东、中、西3条工程性的调水线路,是为“三纵”。纵横交错间,137处重大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工程,在中华大地上生长、延伸。

  引汉济渭,实现长江、黄河在关中大地“握手”,每年可为关中平原输水15亿立方米;引丹江水,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通水,让昔日“黄土岗”蝶变“鱼米乡”;引西江水,造福粤西4市1800万人口……一个个引调水工程,惠泽亿万百姓,扮靓美丽中国。

  “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驰而不息,笃行不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

  人水和谐共生,一张蓝图绘到底。

  策划:杜尚泽

  撰文:李建广

  海报:田兴洲

  摄影:鞠鹏

  视觉:赖向东、毕晓洋

  编辑:郑晓宇

  校检:吴玥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