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电影日渐不好笑 到底该谁背锅

发布时间:2024-12-21 16:23:29 来源: sp20241221

  网络热梗乱炖,短视频等“快餐笑点”夹击

  喜剧电影日渐不好笑,到底该谁背锅

  上周,电影《二手杰作》上映,一场父凭子贵的荒诞大戏,戏谑之下又讽刺了人性的贪婪和虚荣。不少观众表示,多年不见这种辛辣好笑型中国喜剧,可以再多一些这样的补充。

  这些年像春节和国庆这样的黄金档期,喜剧电影总是绝对刚需,也大多能产生较高票房。但令人尴尬的是,口碑直线下滑,很多观众干脆表示,“现在喜剧电影越来越不好笑了”,“网络热梗乱炖,冲着观众胳肢窝挠,索然无味”。不少人更是怀念起周星驰那些让人从头笑到尾的电影,以及冯小刚早年的贺岁喜剧,还有宁浩那种复杂又深刻的喜剧系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不得不说,这些年的喜剧电影数量其实不算少,每个黄金档期都有涌现,但整体口碑堪忧。大多的喜剧电影沦为“一笑而过,什么也没留下”,被简称为“日抛型喜剧片”。

  观众们的批评也比较集中——或剧情空洞不接地气,或网络热梗乱炖,或装疯卖傻挠痒式搞笑,或煽情有余笑点尴尬,虽然不断加入高概念和新类型来丰富题材,但也只是故弄玄虚,让“好笑”这个基本要求在不断失分。

  追溯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冯小刚、周星驰、宁浩、徐峥等几代主创结合时代特点,通过作品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喜剧特色。

  1997年,《甲方乙方》敲开了贺岁档的大门,此后两年,冯小刚一连推出了贺岁喜剧三部曲,每年占全年票房比例接近4%。差不多同期的还有周星驰“无厘头”的港式喜剧,《少林足球》《功夫》《美人鱼》等,都备受大家喜爱。

  2006年,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意外走红,其“疯狂系列”电影将镜头转移到草根小人物身上,引发小成本黑色喜剧的风潮。而当中产与草根相遇,“囧”料不断,2012年徐峥的《泰囧》横空出世,成为历史上首部票房突破10亿的华语电影。

  随后,擅长喜剧舞台剧的开心麻花进军电影市场,2015年舞台剧改编的电影《夏洛特烦恼》以黑马之姿,席卷14.41亿票房,沈腾被称为“自带笑点的男人”,随后几乎每年都带来开心麻花系的喜剧电影,而“含腾量”也成为衡量开心麻花电影是否好笑的一个要素。

  但遗憾的是,以上电影创作者们近年来作品甚少,而开心麻花甚至“出道即巅峰”,其随后带来的《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李茶的姑妈》《李茂扮太子》《日不落酒店》《超能一家人》等等,均以低口碑收场,存在笑点无聊、演技尴尬、剧情无趣等通病,虽然去年的《独行月球》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有所挽尊,但网上仍然一片吃相太难看的声讨。

  不可否认,这些年喜剧电影的替代品越来越多,包括短视频、直播、脱口秀等创作者,用更简单快捷的方式,为大众提供着“快餐笑点”。

  因此,要让“见多识广”的观众在电影院里继续笑出声来,的确越来越不容易。

  那为什么不少喜剧会被观众评价为“一笑而过,什么也没留下”?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副教授杨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喜剧并非单纯笑料的堆砌,其内核是悲剧,是来自于对世态人情的细腻观察,对人性弱点的感知,对普通人的同情。比如卓别林《淘金记》中饥饿的流浪汉用刀叉吃靴子;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中,“谁敢比我惨”的卖身葬父,“在人生的绝境中,这是对现实的妥协,更是对食利者迸发出的讽刺和反抗,这就是喜剧的艺术。”

  说到正在热映的《二手杰作》,杨柳表示,《二手杰作》是改编作品,原先就有较为工整的剧作底子。导演在国产化的过程中,把当下社会对“流量”的关注,以及通俗文学榜单的商业性,还有校园和文坛中的世故人情等,都做了映射和讽刺,很有可取之处。

  不过,在她看来,《二手杰作》也存在不少瑕疵,不得志的中学老师马寅波在“成名之旅”中缺少了来自生活底层的“可爱”之处,“他除了写作教书,有多少烟火气息?他为什么得不到学生的欢迎?为什么妻子一直清醒地站在对立面?他的作品到底存在什么问题?电影对这些有所避重就轻,没有对生活细节和情感逻辑的把控,也就容易失去喜剧电影的核心竞争力:对小人物的同情,对人性关照和悲悯。”

  这也就不难理解观众会怀念过去的经典喜剧作品,以1992年的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为例,其编剧和导演就很懂得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从日常拌嘴,吃饭遛弯等百姓生活中,精准捕捉喜剧调侃的对象。时至今日,剧中随便一句台词,依然经得起推敲和品味。

  杨柳表示,如今的喜剧电影越来越不好笑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创作者脱离了充满烟火气的生活,不理解人性的本质。“悲剧可以宏大,用高昂的史诗风格。而喜剧的创作者必须贴近底层,贴近生命,才能感知人性,写出笑中有泪,丰满真实的作品。”

  相关新闻

  《二手杰作》:一场“父凭子贵”的荒诞大戏

  电影《二手杰作》讲述父子身份错位的荒诞故事。高中语文老师马寅波(于和伟饰),人到中年,诸事不顺,但心中的作家梦一直放不下,多年攒下的文章却总被出版社退稿。

  他上中学的儿子马墨(郭麒麟饰)因为爬楼偷拍女生而从楼上摔下,直接深度昏迷。好面子的马寅波以儿子的名义写了一封“遗书”,没想到遗书受到各方关注,更有出版社找上门,于是马寅波以马墨的名义出版了《少年的你去哪儿了》,很快销量破百万,还拿奖,马寅波实现了逐梦文学圈的愿望。

  随着马墨在医院醒来后拒绝继续当“作家”,被“名利”冲昏头的马寅波于是萌生了以自己名字出版,书名叫《归来仍是少年》,随之一系列荒唐可笑的事件接连发生。

  有观众表示,让他想起了经典喜剧作品《甲方乙方》《大腕》等,大胆开麦,用通俗的嬉笑解构世道人心。

  该片是坏猴子影业今年继《孤注一掷》后推出的一部讽刺喜剧,也是80后导演王子昭的银幕长篇处女作。

  王子昭在电影中放进了自己的“少年心性”和“中年失意”,“马墨有我中学时期特立独行、哗众取宠的一面,为了吸引姑娘,比较张扬。而我又把我这十几年来的壮志未酬、不得志的一些心绪,投射到马寅波身上,在这个角色身上,我也想探讨自我能力和欲望匹配与不匹配的问题。”

  采访中他还告诉记者,讽刺喜剧始终是喜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近几年比较流行直截了当的喜剧,但在我小时候看的喜剧则大都‘拐弯抹角’,比如周星驰的作品,包括陈佩斯、黄建新导演的喜剧,我是看着这种喜剧长大的。当有一天成长到能自个儿拍片了,这次就想捍卫一下我年轻时候崇尚的喜剧美学。”

  而关于《二手杰作》这个故事,灵感来自2009年电影《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爸爸代笔,儿子红了。但王子昭做了延展和开发,“写的是一个人出书的故事,听起来好像挺阳春白雪的,但通俗些说,就是一个人中彩票的概率问题,马寅波在金钱名利面前迷失,最后被自己的梦想反噬了,这是一个很通俗的事情,辐射出来的是我们的欲望,这个片子主要聊的就是自我能力与企图之间的平衡,有讽刺的意味。”

  该片的监制和主演于和伟也告诉记者,《二手杰作》是一个有讽刺意味的喜剧,但又不是完全意味的喜剧,剧本和故事是建立在现实主义基础上的,所以可以感受得到马寅波这个人物,虽然荒诞有趣,但可信,所以才能共情,“不光让人快乐,让人笑,笑完还能思考,这样的喜剧我以后还想去尝试。”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