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绿色与人文需求 华侨建筑师的海外新观察

发布时间:2025-01-01 17:10:01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社 北京1月16日电 题:回应绿色与人文需求 华侨建筑师的海外新观察

  作者 刘洋

  “全球化加快了各要素的互联互通,并影响了现代城市的建筑风格。这也提出了新问题:我们如何在建筑中借助科技力量提高生活舒适性,同时表达出独特人文属性呢?”旅居英国的建筑师吴少柏日前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表示。

  技术互鉴 回应设计需求新态势

  吴少柏于2011年前往英国纽卡斯尔学习建筑专业。在建筑领域耕耘十几年间,吴少柏担任过大型建筑事务所的设计师,也做过项目的管理者。在他看来,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议题是建筑领域的“老朋友”,应用技术手段回应可持续发展的设计需求已成为一种趋势。

  怎样减少建筑能耗?如何既满足“绿色”诉求又让造型更有趣?在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就职时,吴少柏常面临此类挑战。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以“高技派”著称,卡塔尔卢塞尔体育场是其科技生态设计理念成果之一。“在包括卢塞尔体育场在内的项目中,设计师首先要应用科学工具对建筑所处环境进行分析,再搭建设计策略,看运用何种技术和材料来满足日照、通风等需求。”吴少柏说。

  科技与生态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影响了不少华人设计师,吴少柏也将这一思路延续到了中国的项目设计中。在设计上海的一栋办公楼时,吴少柏使用了不同深度和方向的遮光器来满足不同时间段的采光需求,并为办公人员提供更好的视野。

  除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回应,建筑领域的技术革新也意在解决人类居住的安全问题。

  日本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设计师王国懿告诉记者,今年年初,日本地震导致了不少伤亡,这再一次将建筑的防灾减灾设计拉回人们的视野。在加强对韧性建筑等防灾建筑研究方面,中国与日本有许多可交流学习的案例和技术。

  “近几年,参数化设计在中国发展迅速,建筑师对建筑信息模型在设计与施工共同协作中的应用愈加成熟。”王国懿说,中日建筑领域具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技术发展侧重点。此前国内一些建筑师来日本进行学习交流时,表示希望可以成为技术“拍档”。

  回归人本 寻求“在地性”设计

  王国懿认为,建筑设计不是“炫技”,而是将设计智慧融入百姓的住宅需求中,譬如对通风系统等建筑设备的研究,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需要建筑行业上、中、下游的共同努力。

  “中国的阴阳平衡观受到很多西方建筑师的认同。这一观念在设计中体现为注重建筑和环境的平衡、发展和保护的平衡以及密度的关系等。”吴少柏举例说,在一个社区内,高密度的聚居区实现了效率的提升,低密度的区域则实现娱乐和休闲的功能,密度关系的平衡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舒适性。

  此外,对生活舒适性的考量也包含了视觉美感这一维度。吴少柏说,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意识到建筑设计在地性的重要,同质化的楼宇消耗着人们的审美耐心。

  “我们需要去了解城市的人文风貌,以此来指导建筑设计方向,而非让文化特色湮没于全球化的浪潮中。”吴少柏说。(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