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下称:“非遗节”)在四川省成都市启幕,海内外47支非遗表演队精彩呈现了一场绚丽多彩的非遗视觉盛宴。本届非遗节设置了五洲非遗、神州非遗、巴蜀非遗、云上非遗四大板块,以“共享履约实践深化文明互鉴”为主题,将开展多项特色节会活动,展示国际非遗保护成果,共享中国履约实践经验。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3/231012/285fd9f3-b267-441f-9d6c-d830971f14ce_zsite.jpg)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代表队展示《琼结久河卓舞》。琼结久河卓舞,亦被称为西藏的“腰鼓舞”,是流传于西藏自治区琼结县下水乡久和村的传统舞蹈,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琼结久河卓舞起源于公元8世纪,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记者 刘忠俊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3/231012/502d1fc3-c9b1-4eac-a8fa-b571a7cdc425_zsite.jpg)
巡游上的川剧展示。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皮黄)、弹戏(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乃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记者 刘忠俊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3/231012/c8343c22-f310-42db-a8e7-6865d23b09d4_zsite.jpg)
川北大木偶戏,是流传于四川省南充市的传统戏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川北大木偶系杖头木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人偶同台、以假乱真的艺术风格,是古老木偶艺术的活态传承,价值弥足珍贵。记者 刘忠俊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3/231012/e6fc9c8d-67bb-4679-b30c-4f4a922d714b_zsite.jpg)
《羌族羊皮鼓舞》展演现场。羌族羊皮鼓舞羌语称“莫恩纳莎”或“布滋拉”,主要流传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理县一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羌年”的主要实践项目。记者 刘忠俊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3/231012/a0d5843c-fb73-4406-896f-b2c911e77d05_zsite.jpg)
“沐川草龙”展演现场。“沐川草龙”又称“黄龙”,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盛行于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一带的草编技艺,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沐川草龙”不但扎制精妙,舞龙的套路也颇具特点。记者 刘忠俊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3/231012/298122a5-be3b-4ee6-823c-c9f7dbcdb0a4_zsite.jpg)
海城高跷是盛行于辽宁省海城市的传统舞蹈,其可考的历史已有300余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记者 刘忠俊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3/231012/240b9fd8-5fce-49d2-a550-53fbc7ba8e68_zsite.jpg)
非遗巡游现场。记者 刘忠俊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3/231012/d5756266-17f9-463f-89ce-7b1f65111151_zsite.jpg)
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延鲁武术学校展示《少林功夫》。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形成,以佛教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演练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体系,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发源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记者 刘忠俊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3/231012/3cfd2ddc-4ac7-4d11-97d3-4d84d78e52f9_zsite.jpg)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代表队展示《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其扎根于东北朝鲜族聚居地区,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流传最为广泛,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记者 刘忠俊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3/231012/b860a67b-09b8-4b85-8d19-62da916eea24_zsite.jpg)
巴西代表队展示《桑巴》。“国舞”桑巴的节奏与灵魂已融入巴西人的血液,在各大城镇举行的狂欢节活动中,成千上万的人们即兴抖动身体跳着桑巴舞蹈的盛景,成为了巴西的文化符号,也是巴西影响世界的文化名片。记者 刘忠俊 摄
![](//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3/231012/8a85e77b-1016-4904-8242-255f0a8571b1_zsite.jpg)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大巡游现场。记者 刘忠俊 摄
【编辑: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