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8 09:28:31 来源: sp20241218
新华社广州2月19日电(记者陈凯星、马晓澄、赵瑞希)2月18日下午,广东举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人才专题分论坛,来自不同领域的多名专家人才围绕“加强粤港澳人才协作 强化产业科技人才支撑”主题深入交流研讨,20家高校、实验室、企业就强化产业科技人才合作举行了签约仪式。
论坛诚挚邀请海内外人才走进广东、选择广东、创业广东、扎根广东,在推动产业科技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热潮中,挥洒奋斗激情、迸发创新活力、书写精彩华章。
近年来,广东坚持把人才作为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依托,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人才引领发展的制度优势、产业科技的创新优势、粤港澳人才协作的开放优势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优势不断深化拓展,绘就了人才大潮涌珠江的壮阔景象。
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地区优势,促进人才协同发展,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突破,形成了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共筑产业高地的良好局面。
在刚刚落幕的第三届横琴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上,特别设立了“澳门赛道”以及“新青莲奖”,并将企业落地范围从横琴扩大至澳门,项目招募吸引了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1359个项目参赛,其中“澳门赛道”参赛项目278个,同比增长一倍。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自成立以来,通过开展横琴和澳门两地政策衔接创新、探索琴澳协同引才路径、联合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等方式,立足产业科技创新开展人才协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苏崑说。
季华实验室主任曹健林介绍,实验室加强与粤港澳地区高校、企业的资源整合,积极开展人才联合培养。以科研交流和项目合作引领,积极探索与湾区高校共建创新中心,横向拓展与湾区高校、职业院校共创工程硕博士、卓越工程师、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协同交流按下了快进键。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在香港设立了中国工程院首个香港院士工作站,这对于促进香港和内地在工程、科技等领域的高端人才交流融合具有开创性意义。
毛军发表示,在深圳大学工作的粤港澳人才就超过2200人,以人才签注为代表的人才协同便利政策,进一步加快了深圳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前进步伐,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水平,有利于加强粤港澳人才协作。
通过一系列机制创新,港澳人才的科技成果在粤转移转化得到了促进。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介绍,实验室探索出具有“并购+技术参股”“成果转让”“室企攻关”“产业集聚”4种渠道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其中,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支春义教授柔性电池团队,通过“成果转让”模式成功孵化企业,并且于2023年完成了Pre-A轮融资。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沈向洋认为,为汇聚更多人才,政府和企业都需要采取措施,创造开放的研究和创业环境。在这方面,广东省创造性地结合粤港澳三地的区位优势,作出了积极探索。他所在的研究院也正与港科大(广州)发起联合博士培养项目,致力于在无人机操作系统等新领域形成特色与优势,培养具备产业实操能力的技术领袖。
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程福波表示,广东将推动粤港澳人才发展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深度融合、人才发展和产业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大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责编:艾雯、徐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