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百家谈)

发布时间:2024-12-24 05:37:50 来源: sp20241224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文化条件,是新时代中国文学的使命。

文学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找前进方向。

历史告诉我们,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的一条脐带,是维系人类命运的纽带之一。文学的传统性与体系性、流通性与可交流性,使得文学具备打通、联结的力量。文学的对话,能叩开彼此的心灵。无论是大陆农耕、草原游牧、高原渔猎区,还是沙漠、绿洲地带,海洋、海湾地区,共同构成了世界文学传播的广阔空间。

文学是世界性、时代性话题。从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的童年”到今天,文学仍然是可以超越一切的共同话题。要和平,不要战争,止战促和;要合作,不要对抗,以亲、诚、惠、礼待人,是文学的主张。战争与和平、生存与生态、离散与团圆,善恶得失、爱恨情仇,是文学书写的主题。文学要有独特的思考和表达,是推动全球认同、全球协同的力量。

文学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植情感基础。

增进国家之间的了解,促进人民之间的感情,往往是从文学艺术开始。文明的交流互鉴离不开文学艺术的交流对话。不同的国情条件、民族习俗,孕育了不同的文学艺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美美与共,世界因此而绚丽,人类的天空因此而辽阔。

以丝绸之路为例,这里诞生过许多文学艺术经典,如中国古代的《穆天子传》《山海经》《天马歌》《乌孙公主歌》以及《玛纳斯》《江格尔》《格萨尔王传》三大民族史诗等,世界上最早的文学作品、两河流域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等。丝绸之路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是文学长廊,更是融通中外感情的长亭古道。

近年来,《山海情》《小别离》《都挺好》《三体》等电视剧,《流浪地球》《长津湖》《长安三万里》等影片,广受海外观众欢迎;刘慈欣、麦家等中国作家的作品,拥有大量海外粉丝。文艺作品的传播,也是情感的传递。

人类的情感之树需要培植,文化是土壤,文学是第一锹土;世界的语言需要沟通,文学是第一个字母、第一个音节。

文学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华智慧。

中国文学是中华文化的“芯片”,没有诗经、楚辞,没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元明戏剧、明清小说以及现当代文学经典,就没有中华文化的洋洋大观。中国文学固有的哲学思想、文化立场、人文精神、审美价值、艺术传统,蕴含巨大的能量。许多哲学经典也是文学经典,许多经典文献也是经典文学,许多古代思想家也是文学家,诸子百家的传世箴言,同样是文学精品。

科学社会主义对于全人类命运发展的思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胸怀、大同世界、理想社会的思想,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第二个结合”深刻揭示了这个道理。这种契合既是中华文化的精辟提炼,也是人类普遍价值的精彩展示,是文学必须关注的主题。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学自信,对中华智慧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学表达,是中国文学的世界性贡献,是当代中国文学应有的价值追求。

面对复杂世情,中国文学要勇于担当,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奉献给世界,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