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9 10:08:37 来源: sp20241229
湖湘大地,晚稻正灌浆。行驶村落间,水田一望无际,道路沟渠紧密相连,构成一张张田间毛细网。
农田是粮食安全的根基。《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提出,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2.8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湖南是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省份。近年来,当地围绕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持续强化投入保障机制,多部门协同配合,支持农民参与,探索高标准农田建管结合的长效机制。截至2023年底,全省4250万亩、近2/3的耕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今年计划建设的335万亩高标准农田目前已全部开工。
钱哪来——
创新投融资机制,打好投入“组合拳”
在湖南,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投入94.66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投入标准达到每亩3000元,每亩改造提升标准为2613元。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与农垦处处长唐满平介绍,资金主要投向三个方面:一是田块整治和土地平整;二是田间灌排水设施;三是田间道路整修。
“这几年,我们在田块整治上进一步加大投入,促进优质土地适度集中连片。”唐满平说,土地平整并非简单地铲平土壤,而是涉及表土剥离、耕作层回填等多个环节,工程量较大,资金量占总投入的近一半。
为进一步提高建设投入标准,湖南创新投融资机制,打好投入“组合拳”。除中央和省级投入,湖南各地采取农业项目支持等方式,2023年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约19亿元。
去年在中央及省财政每亩1600元补贴的基础上,长沙市宁乡市由湖南省建工集团、长沙市产投集团和宁乡市国资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1.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省市县三级平台公司,按照出资比例享有相应股份和项目收益。”宁乡市国资集团农发投公司综合服务室负责人潘倩说。
多渠道注入资金,推动农田建设质量提升。长沙市长沙县去年实施的5.49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通过申报乡村振兴(一期)专项债,亩均投资达4300元。“项目里,宽度1米以下的灌排渠道材料为环保蒸汽青砖,1米以上的则采用生态砖、青块石等。”长沙县青山铺镇农办主任李再介绍,与常规水泥浇筑相比,这类铺砌材料成本略高,但水土涵养能力、实用性大大提升。
“十四五”以来,中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渠道,累计安排资金超过3000亿元,支持各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中央亩均补助标准提高至2000元以上,并取消地方对产粮大县的资金配套要求。中央投入大幅提升,有效调动了地方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
怎么建——
充分听取农民意见,确保建成后好用管用
长沙县路口镇,52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去年5月竣工。种粮大户钟鸣对改造后的农田很满意,“下田坡道、水泵的位置,都符合耕种习惯,电杆也移走了,种地方便多了。”
农田怎么建,农民最有话语权。为确保设计质量,湖南省组织专家编制印发了农田建设工程典型设计图集和规程,提高设计标准化水平,并充分听取农户意见,推动规划科学落地。
“我们以生产主体的需求为主,兼顾多项实际因素,确定最佳方案。”长沙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事务中心副主任许自力说。比如,水泵位置不宜离出水口太远,同时要便于农民浇地;沟渠宽度应当以农田面积、原有排灌条件为基础等。
质量安全是工程生命线。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发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电子交易平台,全面实行电子化“三盲”招投标,同时,从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压实责任。
“大部分工程问题都出在混凝土强度上。针对中期隐蔽工程等关键工序节点,我们重点监管,利用数显回弹仪、抽芯电钻等数智化检测手段,一旦发现不合格当场拆除整改。”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黄令如介绍,市里于2019年引进专业第三方机构,工程建设期内至少开展三轮例行巡查和一次“四不两直”检查;全市在建高标准农田商品混凝土使用比例已达95%以上,工程质量得到有力保障。
生产主体全程参与工程监管。在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新林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期间,种粮大户郭世贤天天往地里跑,“自己要种的地,怎能不上心?”在赫山区,项目区各村组派出村民代表监督工程进度,随时向专班反映问题;竣工验收前,须由相应流转地块的农户签字。
农田建设背后是水电路网多要素协同。在湖南,由省级层面统筹,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实现了高标准农田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考核、上图入库“五统一”。为解决田间杆线过多影响作业问题,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与省通信管理局共同推动高标准农田共杆并线迁改工程。迁改后,杆线沿渠道、机耕道边线或田埂分布,各式农机、无人机在田间顺畅作业。
谁运营——
在保障农民权益基础上,最大程度发挥农田建设综合效益
长沙县路口镇麻林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有一小片修筑了硬化田埂,把两边间隔开。走近细观,左边水稻已经抽穗,右边的却矮一截。“这是金健种业科技公司的育种田,这样的设计,满足不同品种的同期水肥管理需求。”许自力说。
一些国有企业成为建设主体后,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引进一批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经营。“过去有的农民担心,地改完还是不是自己的?”赫山区委书记周卫星介绍,对此,区里推动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把农户家庭承包的土地进行数字化登记,在征得农户同意的基础上,将土地经营权入股到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
“尊重农户意愿,土地数字化改革推动了承包权不变、经营权适度集中。”周卫星说,一方面,农民吃下了“定心丸”,为接下来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打下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建设前通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将地块租赁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吸纳耕种者意愿,让改造后的农田更好发挥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平均每亩土地年租金由300元增长到430元以上。”赫山区笔架山乡张家塘村党总支书记许和平说,土地租金增值收益部分按1∶2∶7的比例分配给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
不少农户感慨,过去的田,条条块块不规则相接,如今成方连片,灌排设施齐全。郭世贤说,田块改造后,种地每亩人工费用能降低200元左右,耕种效率大大提升,亩均早稻产量提高了近百斤。
高标准农田对粮食生产主体的吸引力倍增。在网上看到竞拍公告后,来自江苏盐城的种粮大户刘晓宇当即前往实地考察,“这里的土地租赁成本不高,性价比很合适。”2022年,他以每亩440元的最高价,拍下了笔架山乡中塘村的3000多亩耕地经营权,开展双季稻规模化种植。
高标准农田建好后怎么管护?
“目前主要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管模式’、新型主体‘托管模式’、专业队伍‘专管模式’,推进投资、建设、运营、管护一体化发展。”赫山区农田建设服务中心主任高明光介绍,对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经营的,由其作为管护主体,村委会与其签订管护协议,并将管护落实情况作为后续优先流转土地的重要指标。此外,湖南部分县市还引入保险公司,对完工5年内的工程质量问题提供理赔。
管护资金也在持续跟进。唐满平介绍,为引导市县财政建立管护资金投入保障机制,调动受益主体参与管护积极性,2019—2023年,湖南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管护资金。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6日 18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