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6 05:43:33 来源: sp20241226
进入8月,全国学生都在避暑休假,青海有个小县城完全不需要避暑。
没有酷暑,青海玉树杂多县也与外界的快节奏和高科技保持着一定的距离。2024年4月,小学老师罗松求加跟随杂多县教育局,来北京参加培训,在一个教育科技活动中,他第一次听到“人工智能”这个词。
今年是罗松求加在杂多县“多那希望小学”当语文老师的第8年,这个又高又瘦的藏族小伙,梳着干净利索的寸头,每说几句话就会笑一下,是学校里最爱接受新鲜事物的老师。
这个距离西宁1000公里的小县城,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分布着十几所中小学校,几乎没有老师听说过人工智能、AI。
多那希望小学有200多名学生,孩子们的学习进度不快,一首古诗就能教上一两个星期。罗松求加无法想象,在大城市里,老师们还能用科技手段帮孩子学习。
同样让罗松求加没想到的是,仅仅3个月后,一台搭载AI功能的学而思学习机就摆到了他的面前,曾经幻想的北京孩子学习的方式,他也可以用上了。
海拔4000米小学上课要靠喊
玉树杂多县被誉为“冬虫夏草第一县”,当地人会自豪地讲,中国虫草看青海、青海虫草看玉树,而玉树的虫草,就要看杂多县。
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下旬,学校放假、工作停工,家家户户开车带着帐篷和生活用品住到山里,全家老小上阵,在山中度过辛劳又满载收获的一个月。
这里的暑假,就被独特的“虫草假”替代。
在不挖虫草的季节,牧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山坡草原上与牦牛为伴,冬天在“冬窝”放牧,夏天赶牦牛去“夏窝”吃草。高原草场和县城往往相距上百公里,牧民们一周或几周才会回到县城一趟。
杂多的高原草场在这样特殊的生活方式下,孩子们的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薄弱,学校的老师们就承担起了更多责任,他们需要给孩子提供的,不止于知识教育,还要有更多关怀和陪伴。
“家长把孩子都交给学校了,我们也不能把孩子教坏了”,“但这里的娃娃啊,野得很,嗓门大,老师喊也喊不过他们”。
尕玛才仁讲起学校里老师们的不易,最有感触。在生活节奏悠闲平稳的高原,老师可能是当地最为辛苦的职业之一,朴实认真的老师要教好孩子,要对得起家长的托付。
38岁的尕玛才仁是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的校长,一位圆脸大眼、体格健壮的康巴汉子,提到年纪,他马上自嘲自己长得显老,“风吹日晒的,和城里人比不了”。
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单体小学。有3700多名学生,全县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在这里就读,全校有四十几个班级,最多的时候有六十几个班,大型教学楼就有三座。
而另一边,一个班里几十个淘气活泼的孩子也往往让老师们头疼,高原地区氧气稀薄,曾有老师连续抬高嗓门给孩子讲了三四堂课,晕倒在讲台上。
学校的老师家不在杂多,而在青海的其他地区,路途动辄几百上千公里,老师们通常几个月甚至一个学期才回家一次。
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没听过AI的老师们
6月的一天,杂多县教育局的领导告诉尕玛校长,有一批学习机要送到大山里,送到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可以接收一些,尕玛才仁对领导介绍的硬件产品、功能一知半解,但说到能给老师的工作提供支持,他的想法是,要赶紧用起来、好好用。
罗松求加也从多那希望小学那里听说了学习机的消息,但他并没有联想到人工智能、高科技的到来,他并不清楚,学习机是什么样子的。
他的同事觉得,学习机应该是一个厚页纸书,连着一根点读笔,能自动发出声音、朗读课文的,大概是个点读机。但罗松求加认为,学习机是一个电脑,有屏幕有键盘,可以打字、备课,也许还能编程,听说可以批改作业,但他也还没想明白,机器怎么样能批改作业。
7月14日,一批学而思学习机送到了杂多县。杂多县多那希望小学、第二民族完全小学和当地其他几所学校都收到了学习机。
罗松求加看着这个和想象中完全不同的平板学习机,第一反应是“太高档了”,不敢用,怕弄坏了。然后在慢慢的试探体验中,不知不觉在学习机里看完了一整节课。
7月16日,学而思公益团队的老师来到多那希望小学,给学校所有的老师做了一场学而思学习机使用培训。
多那希望小学的老师体验学习机的作文批改功能当一篇字迹潦草的作文,放到学习机的“智慧眼”下面,点击一下拍照,学习机自动把文章中的错字、病句、好词好句一一圈画批注和点评,教室里的老师都轻轻发出了“哇”的声音。
再继续体验,学习机还能进一步对每个段落进行点评和润色,再对全文进行评价,最后给出结构建议,并支持“一键润色”全文,整个过程在几秒内一气呵成。
这来自教研经验和大模型强大的生成能力的深度结合,2023年学而思推出了九章大模型,并把其AI能力搭载到学而思学习机上。
罗松求加说,现在批改作文就是他最耗费时间的一项工作,孩子的语文基础不牢固,要把每篇作文的错字、病句标出来、写好修改建议,再写评语,一份作文怎么也要批改十几分钟,还很容易有看漏的地方。孩子们的作文都看下来,需要几个小时。
在多那希望小学,对于岁数小的孩子,老师们要教他们穿衣服、整理床铺,有时还要帮他们洗头、洗脚。对于五六年级的大学生,老师会在晚上或周末,叫上他们一起洗衣服。
“日常要忙的事情很多,要是能在批改作业上省很多时间,真是能帮上大忙。”
老师们一起研究学习机的使用方法小思小思,“我在”
多那希望小学的另一位语文老师小尼,最喜欢的是学而思学习机的小思对话功能。
她回忆起一个自己在课堂上犯难的时刻,那是在讲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3课的课文《花钟》: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在哪儿可以见到牵牛花”、“睡莲怎么睡觉”、“月光花为什么晚上才开”……孩子们天真的疑问把小尼难住了。
做了12年语文老师,一年级到六年级她都教,小尼总会面对孩子们的各种问题。《吃水不忘挖井人》是怎么样的历史背景?《观潮》中的钱塘江有大潮,发源在玉树的澜沧江为什么没有大潮?
杂多的高原景色杂多县的孩子们在山野草原长大,下课后在山间追跑、在小河边嬉水,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除了县城里的一草一木,其他的几乎全部来自课堂。
遇到自己生活之外的东西,孩子们的问题就一个接一个,老师也经常回答不上来。
小尼老师记得,培训学习机使用当天,有老师试着喊了一声“小思小思”,教室里的十几台学习机纷纷响应“我在”、“我在…”,像连绵的回音一样,引得老师们笑成一片。随后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分别向小思提学习问题,小思都能一一解答。
甚至生活、成长中的困扰和倾诉,都可以和小思沟通。小尼老师想,以后下课后就把学习机放在讲台上,孩子们这样那样的问题,都可以来问它。
多那希望小学老师试用学而思学习机当地一位校长评价:“这是给学校请来一位老教师啊!”
英语老师用它来带着学生读课本、查单词,英语老师对自己发音不够自信,可以直接连接学而思学习机投屏朗读课文。
数学老师说,准备在上课前,自己先看一遍视频,再学着视频的思路给孩子讲课,相当于更好地备课了。口算批改、数学精准学的功能也非常实用。
“手拉手”走上100所乡村学校
像杂多希望小学、第二民族完全小学这样的学校,学而思的公益团队准备再走上九十几所,这是在今年发起的“手拉手”公益行动,计划在3年内,向100所学校的老师提供学而思学习机,此前,这一计划已落地在了浙江缙云长坑小学和四川泸定的二郎山小学。
好未来执行总裁位晨表示,学而思学习机“手拉手”公益行动旨在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效率,希望老师们通过学习机上的内容资源和AI功能,能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学而思在学习机中内置了超过1200万分钟课程资源,涵盖了从学前到高中全学段的语、数、外三科校内及校外拓展内容。学而思公益团队负责人介绍,怎么用科技的手段帮助大家的成长,是他们一直在思考的事情,既然资源都汇聚在了学习机里面,那么让平时接触不到这些资源的学生来看,会更有价值。
多那县山路边的标语在从玉树机场开车到杂多县的盘山公路上,海拔来到4700多米,山间书写着这样一行大字: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学而思公益的老师说,还没想那么长远,只要让这些老师工作轻松一点,让这些孩子的需求再多被满足一点,肯定一切都会更好。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