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如何融合发展?专家学者交流研讨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24-12-31 06:09:19 来源: sp20241231

   中新网 北京5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发展,加强考古成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考古与博物馆深度融合是一个关键”“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在故宫相融相生”“未来博物馆的发展愈发需要从考古学的角度对展品进行历史价值阐释”……

  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博物馆承办,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博物馆协会支持的“首届新时代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4月底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考古文博机构、高校等领域内专家学者代表共聚一堂,深入交流研讨,积极建言献策,共商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发展大计。

4月29日至30日,首届新时代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图为研讨会主旨发言环节会场。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和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指出,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作为两门紧密相关的学科,两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促进考古学综合研究阐释工作,还加强考古成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郭大顺认为,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发展的研究,是当前考古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前沿课题,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考古与博物馆深度融合是一个关键。博物馆既有对考古成果的转化,又有对考古资料的提升,是考古大众化的主要形式和主阵地、主渠道。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则对“让文物活起来”提出“三化”:化厚重为灵巧,把文物承载的文化底蕴,用通俗化、生动化的方式阐释好;化古老为时尚,把悠远的历史文化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年轻态”表达呈现好;化小众为大众,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从专业圈走向人民生活,更好滋养公众文化自信。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表示,考古发掘出土的遗迹遗物即考古遗产支撑了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未来博物馆的发展愈发需要从考古学的角度对展品进行历史价值阐释,也要求考古工作在田野发掘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博物馆展陈提取和保存遗迹和遗物,把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融合发展落实到工作实践中。

  “在博物馆展陈中时常见到以地方或遗址命名的‘某某文明’,这是不太合适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建业提醒说,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从五千多年延续至今,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大地只有一个中华文明,不存在其他文明,这是值得特别注意的,只有考古学和博物馆学融合发展,才能解决好上述问题”。

4月29日至30日,首届新时代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图为研讨会闭幕会场。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表示,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在故宫和谐共存、相融相生,共同阐释着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在故宫的融合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故宫的考古工作与博物馆工作相辅相成;其二,考古学研究与博物馆学研究相互助力。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丁鹏勃指出,发挥博物馆优势,做好考古成果展示传播,一要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科研机构,二要着力构建考古成果高效转化利用机制,广泛汲取生动有效展示传播手段,三要丰富传播方式,拓展传播范围,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巩文说,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的深厚积淀为博物馆事业的多样态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博物馆的蓬勃发展又为考古事业提供了展示平台,中国考古博物馆由此应运而生。她认为,考古文博展览不应是冰冷的文物堆砌,而应该是有温度的,能透物见人,不仅要见古人,也要见到今人的学术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历史与考古出版中心副主任郭鹏对文物展览透物见人观点深表赞同,他建议考古博物馆、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等,展览展示考古出土遗存时既要揭示世界一流的中国传统田野发掘技术,也要明确标注发掘者、科学发掘过程等相关信息,向广大观众展现考古是一门严谨的科学。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曹兵武认为,考古与博物馆关系密切,考古学史、考古理论方法、考古的技术设备、考古成果、文化遗产保护应是博物馆重要展示内容,博物馆则提升了考古学科、考古科研机构的公共服务性,考古博物馆的第一使命是为历史文物类博物馆注入更多的科学精神。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杨益民表示,目前考古文物展览多以文化和艺术发展的视角策划与呈现,以科技尤其是科技考古视角的展览较少,而科技考古研究成果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融合。他建议博物馆加强科技考古研究成果的普及工作,提高大众对考古领域前沿科技应用的认知。

  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吕鹏看来,动物考古三境界包括见物、见人、见古今,学术上,动物考古揭示人类与动物同行的历史;传播上,动物考古能传播优秀农业文化遗产,为包括畜牧业在内的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郑媛认为,考古类展览内容上包括考古新发现展、研究成果展、考古人物展、文物保护技术展等;功能上则兼具学术性、艺术性、教育性。依托博物馆这一开放平台,将考古成果的展览展示、学术研究、公众考古教育和活化利用等有机结合,可更好发挥考古学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故宫博物院考古部宫殿考古组组长张晓玮说,考古发掘研究为故宫的展览展示、学术研究、对外交流、公众教育等提供了专业支撑与多元补充,故宫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和专业的文博专家团队,也为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和研究成果提供极佳的教育、展示、传播平台。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范佳翎认为,博物馆展览是有力的考古传播媒介,主要体现为实物吸引力、沉浸式环境、多元媒介、多感观刺激、社交空间、持续传播等。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刘国祥指出,新时代考古成果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应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战略的高度去思考。作为国家级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既要服务考古,也要服务社会,还要通过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交流合作,融入博物馆体系发展大局,成为展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传播的国家级平台和窗口。(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