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基层陷入“指标越多、实效越差”的怪圈

发布时间:2025-01-08 11:42:41 来源: sp20250108

  半月谈评论员 韩朝阳

  考核检查是开展基层工作的基本方法,适当精准的考核能更好推动工作落实,激励鞭策干部担当作为。但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热衷于运用考核检查指标应对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出现数据达标、治理失效的现象,甚至陷入“指标越多、实效越差”的怪圈。

  一些考核检查指标难以实现治理效果

  推动殡葬改革等移风易俗事项长期是农村地区的一项重点工作。在中部多个乡镇工作20余年的一位镇党委书记谈起当地的“火化率”考核:“村里有人去世,乡村干部要盯着人家去火化。乡村干部软磨硬泡做工作,才能完成火化任务。”

  倡导火葬的一大目的是减少因土葬造成的土地占用,实际上,逝者火化后,当地一些亲属仍会将骨灰重新入棺土葬,照样占用土地资源。

  在基层工作中,考核指标与考核目的不匹配的情况并不鲜见。比如财税指标考核,多名县区干部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提及完成财税指标比较困难,一些地方搞起“总部经济”,以优惠税收政策吸引企业在当地注册公司,虽然没有实际生产经营活动,却可以将部分税费缴在当地,让当地财税指标“好看”。“企业肯定不会白来折腾,有的地方许诺税收返还80%。”北方一名县级干部说,这就导致当地没落到好处,无形中造成无底线减税的恶性竞争。

  有的检查安排不合理,也容易导致结果失准、工作失效。基层反映,一些地方发生安全事故后,往往急匆匆开展安全排查,要求短时间内摸排清楚全域范围内安全隐患。“拿房屋安全排查举例,上级要求今天安排,后天上报。一个乡镇数万户人家,而且有些村庄交通不便,排查一两户就需花费半天时间。”北方一名镇干部说,危房检测、隐患排查工作本应做在日常,且需要专业人员鉴定,但短时间内很难找到足够的专业力量,只能动员乡村党员干部全体上阵。“基层干部咋确定是不是危房?只能靠感觉。最后排查率达到100%,但结果准确度可想而知。”

  一些考核检查指标成了“卸责管道”

  在考核检查过细过急的同时,一些事项设置本身也不合理。比如信访稳定考核,虽然信访相关规定明确,事项的事发地或有权处理的部门是化解的责任主体,承担主办责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三跨三分离”信访案件,不是本地发生的事、人也不在本地居住,因为是本地户籍,属地就要做好稳控工作,否则可能面临追责。

  “只是因为信访人户籍地在这儿,我们迫于考核和问责压力,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做好稳控工作。但最终很难帮助其解决在其他地方发生的实际问题,给不了对方一个满意的说法。”中部一名镇党委书记说,一些部门三令五申,要求乡镇稳住反映问题的人,但乡镇不是矛盾产生地,“本是为了追求社会稳定,最终却成了信访数据维稳”。

  受访干部认为,要警惕一些领域陷入“考核越多,标准越高,问责越急,结果越假”的怪圈。有的上级部门借考核之手,将属于本部门的责任推卸到基层,不管权责是否匹配、人员是否专业,对考核指标一放了之、一审了之,将治理决策简化为考核把关,这不应是基层工作流程中的一个常态。

  “工作期限紧缩,乡村两级难以高标准完成工作,有时候基本数据都统计不过来。”北方地区一名镇领导说,县里一些职能部门与乡镇本是平级,不存在领导关系,但各项指标层层下压之下,它们对乡镇的“指导”变成“领导”,把乡镇“协助”变成“承办”。基层为了在短时间内展示工作成绩,又习惯“自我加压”,容易使焦虑心态在基层环境中“传染”。

  让基层掌握工作主动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严格控制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考核总量,提高调研质量,下大气力解决过频过繁问题”,“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中央此前明确要求,市、县级党委和政府要规范乡镇(街道)、村(社区)权责事项,并为权责事项以外委托工作提供相应支持。未经党委和政府统一部署,各职能部门不得将自身权责事项派交乡镇(街道)、村(社区)承担。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认为,试图通过严厉问责,用庞杂指标体系来推进基层治理,就会出现指标代替目标,形式主义泛滥,以及有限治理资源浪费的问题。

  “从基层角度看,一些考核检查指标失灵,根本原因是乡镇缺乏乡镇自身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一名受访乡镇领导分析,一些上级部门下达的考核任务,在考核制定过程中,乡镇未充分参与,导致对任务目标和预期效果了解不全面,执行时只能被动落实,难以根据本地实际灵活调整优化。

  实际上,一些上级部门并非不知道基层以形式主义应付了事的现象,却仍旧选择用简单考核下压责任、推动工作。部分受访干部认为,一些上级部门形成了这种思维惯性。“在一些干部队伍中流行乡镇工作‘三部曲’的说法:即初到乡镇工作‘热爱乡镇’,跳出乡镇工作‘可怜乡镇’,走上领导岗位‘压榨乡镇’。”北方一名镇党委书记说,“一些关键岗位的决策者并非不清楚乡镇的苦衷和干事方法,但‘屁股决定脑袋’,又由于乡镇缺乏有效决策参与,故而低效、无效考核仍旧存在。”

  来源:《半月谈》2024年第18期

  原标题《何以数据达标、治理失效》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