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发布时间:2024-12-21 09:51:32 来源: sp20241221

  从外卖配送、观光旅游等消费场景到电力巡检、农业植保等生产场景,近年来我国低空经济加快融入各行各业,市场规模加速壮大,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

  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现状如何?各地各部门推出了哪些政策举措?中国民航局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民用无人机在农林牧渔等领域实现行业普及

  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孙文生介绍,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具有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部门和领域多等特点,呈现出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发展空间广阔。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共同推动下,以传统通用航空、无人机产业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商可佳介绍,一是传统通航稳中有进。截至2023年底,全国注册通航企业达690家,运营航空器达2900架,月均飞行11.4万小时,分别是2015年的2.5倍、1.5倍和1.8倍。二是无人机新业态蓬勃发展。截至2023年底,国内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运营无人机的企业达1.9万家。三是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国通用机场有449个,是2015年的7.4倍。四是安全水平稳定可控。2023年,通航飞行量较2019年增长27.5%,事故万架次率较2019年下降42.1%。

  “目前我国无人驾驶航空飞行活动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民航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骆洪江说,民用无人机已在农林牧渔和娱乐航拍领域率先实现行业普及,城市场景和物流应用的管理模式与技术标准已初具推广基础。

  相关管理及服务持续优化

  为促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民航部门围绕机场建设、准入管理、服务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改革创新举措,从硬件、技术、制度上形成更有效的支撑。

  在管理方面,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引入告知承诺制审批,建立诚信体系,倡导行业自律。此外,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已上线运行,实现了空域划设、适飞空域信息查询、飞行活动申请等服务,基本形成了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能力。

  在试点方面,民航部门批复涉及许可审批优化、监管模式调整、机场建设分类、跨业态融合、信息平台建设、无人机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通航改革试点,覆盖80%以上省份。

  在基础设施方面,民航部门推进通用机场行业管理改革,管理机制不断明晰。机场许可、备案流程更加便捷,机场数量快速增长,由2016年国办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前的61个,发展到目前的453个,改革成效明显。

  在服务保障方面,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建成飞行服务站32个,已有28个通过地区管理局的符合性检查,已有27个实现了与区域信息处理系统的互联互通,正式纳入民航空管运行体系和行业管理体系。

  继续强化政策支持和安全保障

  据介绍,民航局下一步将在航空器适航审定、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市场准入、安全监管等方面加强研究和谋划。

  健全管理,继续配合做好国家低空改革相关工作,加快推进空域分类管理落地实施,落实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健全完善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功能,协调相关方面共同加强低空飞行活动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支持,针对低空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新需求,进一步完善通用机场建设和运行标准,推动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建设;进一步提升适航审定能力,优化航空器适航标准、审定模式与技术,加强无人机适航审定体系和能力的建设。

  保障安全,迭代升级低空飞行的安全监管体系,针对未来低空运行态势,健全完善运输航空、通用航空、无人驾驶航空等融合运行场景下各类飞行活动的安全运行规则、标准以及相关监管政策,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民航局将研究建立低空三维数字化空域地理信息系统,组织推进北斗导航、卫星通信、自主飞行等技术应用,实现现行低空飞行服务系统与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体系的先‘通’后‘融’,通过数据互联共享,加强有人机与无人机的协调运行管理,确保低空航行安全和公众安全。”骆洪江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1日 06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