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斤重图纸里的智慧与汗水

发布时间:2025-01-01 08:33:16 来源: sp20250101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 讯 员 王 宁

尽管手头还有其他科研课题,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以下简称“胜利钻井院”)自动化钻机项目组长付广萌还是一咬牙,毅然接受了研发设计“胜利天工”新型动力猫道的艰巨任务。11月18日,在向记者回忆上述一幕时,付广萌仍然记忆犹新。

动力猫道即钻井用自动化猫道,主要用于钻井作业时,钻杆、钻铤、套管等石油管柱在地面排管架和钻台面之间的往返输送,是钻井自动化的得力助手。

“时间上最多半年,并且不算上加工制造和现场装配应用的时间,大家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是一场恶战。”在胜利钻井院自动化钻机项目团队的会议室里,7名成员集体沉默,他们知道这里面的巨大压力。

“要全面超越国内外同类厂商”

八年前,当中国石化第一代国产动力猫道诞生时,所有研发人员都兴奋于实现了钻井管柱自动输送,人力得到解放。然而这些年来,同类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领跑行业的担子重新压在胜利研发人员身上。

今年,中国石化新疆工区有15套石油钻机等待配套动力猫道,要求全部由原先单根管柱90秒的输送速率,提升至50秒输送1到3根管柱,“要全面超越国内外同类厂商”。

“研发第一代猫道用了3年,现在只有半年时间,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一线急需啊!”生产运行负责人邓霖第一个打破沉默,“这个时候我们不上谁上,干就完了!”

研发团队各路人马立即分头行动。这边组织招标选商,宁让厂家等图纸,不能图纸等厂家,另一边设计组开赴新疆实地测量。

这次需要配套的15部钻机,来自4个不同的生产厂家,15套钻机15个样,猫道设计要像私人订制一样,逐一测量,逐一加工。在大西北茫茫戈壁上,付广萌带领人手马不停蹄,一天要跑上千公里,最远的塔里木80121SL队,离轮台基地800多公里,一个来回加实地测量至少要2天时间。

一个多月里,大家每天一睁眼就是跑井,闭上眼也是跑井,后来粗略计算整个行程,足足绕地球一圈还多。

正式设计阶段,上述研发团队成员全部集中进行封闭式办公,心无旁骛做设计。那段日子里,7人设计团队达成一致共识,时间比吃饭重要,灵感比睡觉重要。他们在一起相互激发,共同碰撞,不分昼夜,思路有了随时讨论、作图。经过近20天的集中攻关,终于拿出了新产品的图纸。同一时间,6个生产厂商也枕戈待旦。

“从来只有图纸等厂家,没有厂家等图纸,碰上你们这还是头一遭。”7月的天气已经炎热,厂家师傅一边擦着汗,一边接过厚厚的一沓图纸,掂了掂,约摸一斤重。“胜利天工?我记住你们了。”厂家师傅说。

“给我半个月?不,七天足矣”

在生产厂家的车间里,“图纸”下了指令,车、铣、刨、磨、钻、镗全线开动。在机器轰鸣声中,胜利设计人员终于得以喘息片刻,此时时间过半,进度过半,接力棒交到了团队质检组长王新峰手上。

质检等不得样机交付,从机床开动的那一刻起便主动介入生产。根据相关标准,王新峰结合以往经验,列出了机械结构、电器、液压等部件共计160多个检查项点,边加工边检查,吃住都在厂家。然而,当第一台样机组装到试验台架上,却暴露出了一个严重的设计问题。

样机狭小空间内出现了机械干涉,重新加工配件,重新组装,机械动作虽然可以完成了,但设备出现了抖动。付广萌听说后惊出一身冷汗,他挂断电话,连夜赶到厂家,整个研发团队悉数到齐,大家点头会意,所有人立即核对数据、分析受力……问题出在油缸耳板上。

别看小小两个耳板,由于焊接时没有对准中心轴,轴向误差超标,导致了设备抖动。于是他们割掉耳板重新焊接、对中,抖动减弱了,但并没有消失。

“还有系统参数没有调节!”团队负责编程的工程师王江华一语道破,“给我半个月的时间?不,七天足矣!”所有的目光聚集在他的身上。

后续调试中,王江华从电流大小到泵流量,再到信号大小,逐个参数调整,为了选择最优的控制程序,经常和厂家的技术人员争得面红耳赤……

8月底,产品达到交付条件,这是国内首套具备同时输送1到3根钻井管柱功能的液缸直推式动力猫道。紧接着,后续生产全部跟上。国庆节期间,15套印有“胜利天工”的国产新型动力猫道陆续装运,向塔里木和江汉开拔。

立冬时分,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先后收到胜利塔里木分公司和江汉石油工程公司的感谢信——“胜利天工”的新型动力猫道现场应用一个月来,较常规动力猫道的管柱输送效率提升45%以上,节能40%,维保周期延长100%,各项性能指标遥遥领先。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