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09:49:44 来源: sp20241221
最近,温度一路飙升。随着气温升高的,还有人们“跑马”的热情。今年以来,福建省厦门市、云南省曲靖市等地都举办了大型马拉松赛事。其中,厦门马拉松赛共有3万名跑者参加,预报名人数超13.6万,创下历史新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跑马”前,不少参赛者都会为自己选购专业装备。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年轻人群运动发展白皮书》显示,我国97%的跑步爱好者每月平均跑量超过100公里,他们大多拥有专业跑鞋、智能手环等装备。
近年来,在创新技术的助力下,“跑马”相关产品持续迭代升级,不断提升马拉松爱好者的参赛体验。
智能运动手表:
跑者贴身健康“顾问”
刘昊是一位有着17年跑龄的马拉松爱好者。“以前,我主要是凭感觉跑。现在有了这个健康‘顾问’,我一般在比赛中会根据设备显示的配速来调整自己的节奏。”他说。
如今,智能运动手表不仅可以定位、显示配速、记录运动数据、实时通信,还能够监测用户心率、血氧,帮助跑者更好地调整运动节奏。
在马拉松训练或比赛中,精准的轨迹定位对跑者而言非常重要。有的智能运动手表厂商创新采用悬浮式隐藏外置天线,将定位天线隐藏于聚合纤维材质的表耳中,同时支持主流卫星系统双频协同定位。该设计可以将智能运动手表的定位精度提升135%。
完成比赛后,智能运动手表会自动生成用户的跑步路线。用户在手机上打开对应App,即可将跑步路线图发到社交平台或分享给其他跑友。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智能运动手表还可实现精准离线导航。当用户在野外长跑途中迷路且身处无信号环境时,智能运动手表依旧能够进行精准导航。用户可以根据导航指示原路返回,保障安全。
智能运动手表的功能还在不断升级。比如,有的智能运动手表内置海拔气压计,当气压出现急剧变化,手表会及时提醒用户。
碳板跑鞋:
支撑足弓防止运动损伤
2019年10月12日,肯尼亚选手埃鲁德·基普乔格以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在奥地利维也纳跑完马拉松,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全程马拉松“破2”(突破2小时)的运动员。而他当时穿的碳板跑鞋,此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碳板跑鞋底嵌入了碳纤维板,厚底是其标志性特点。在它出现前,人们普遍觉得,在跑步过程中,跑者越感觉不到鞋的存在,越能跑出好成绩。故设计师在设计传统跑鞋时唯一的追求就是轻,认为“轻薄=迅速”。但是,薄底鞋对脚部的支撑力较弱,不适合“跑马”新手。“小白”跑者穿薄底跑鞋跑步,很可能造成脚部或踝、膝关节损伤。
碳板跑鞋里的碳板是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它有质量轻、弹性大、耐疲劳性能好等优点。最初碳纤维复合材料被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后被用于运动鞋制造。“用这种材料可以起到稳定鞋体和支撑足弓的作用,还可以防止运动损伤。”国内某碳板跑鞋厂商负责人说。
面对多元化需求,部分企业不断迭代碳板跑鞋。设计师让跑鞋与智能装备互通互联,实现跑步数据实时记录、分析,让跑步“有数可查”。跑者还可通过相关运动服务,获得专业指导。
除了碳纤维,国内许多运动产品厂商还尝试应用其他创新材料制作跑鞋。比如某企业用嵌段聚醚酰胺树脂材料制作最关键的中底部分(鞋底和鞋身中间的夹层),使跑鞋具有更优的减震性能。
低温冷疗舱:
帮助赛后身体恢复
马拉松比赛结束,参赛者在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比拼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肌肉损伤,此时需及时进行赛后恢复。近年来,一种新颖的运动恢复方式——低温冷疗逐渐受到马拉松爱好者的欢迎。
进入液氮冷疗舱前要做好一系列准备,除了体征测量外,还要脱去厚重的衣物,但要戴好专用手套、穿好鞋子。冷疗时头部是外露的。
冷疗开始后,舱内液氮汽化,逐渐“云蒸雾绕”。大约15秒后,舱内温度就降至约零下100摄氏度。液氮冷疗舱使用一次要用掉25升液氮,舱内最低温可达零下130摄氏度。一次冷疗大约需要3分钟。从冷疗舱出来后,寒意很快消除,使用者浑身感觉放松,运动后肌肉的紧绷感也能得到一定缓解。
虽然冷疗时舱内温度极低,但不用担心会被冻伤。治疗开始后舱内充满干燥寒冷的氮气。氮气的热导率仅为0摄氏度水的几十分之一,故只要保证使用者在入舱时体表干燥,其实际散失热量不多。
为什么低温冷疗舱能帮助运动者进行赛后恢复?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康复研究中心主任赵鹏告诉记者,运动者进入低温冷疗舱后,皮肤表面温度迅速下降,皮肤受到寒冷刺激迅速向大脑传输信号;大脑在接收到低温危险信号后,会向外周末梢神经发出指令,让皮肤肌肉血管收缩,将血液分配至主要脏器以维持生命。
“当运动者离开低温冷疗舱,身体表面温度升高,外周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回到其中。这种变化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有效降低乳酸堆积。”赵鹏说。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