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聚洛阳 共研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

发布时间:2025-01-07 09:24:00 来源: sp20250107

   中新网 洛阳11月1日电(陈建新)“历史文化名城是民众生活的地方,是情感记忆的载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历史名城保护处处长胡敏11月1日在洛阳表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要让其始终充满活力和烟火气。

  由民进中央主办的“开明文化论坛(2023·洛阳)”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包括胡敏在内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文明传承创造与城市发展”主题开展研讨交流。

10月31日至11月1日,“开明文化论坛(2023·洛阳)”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文明传承创造与城市发展”主题开展研讨交流。图为分论坛现场。 中新网 记者 陈建新 摄

  胡敏表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有完整时空概念,应尊古而不复古,守正而非守旧。“尊重历史不是回到过去,核心在于延续文脉,彰显特色,塑造具有时代精神的城市风貌。”他说,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活化利用既有建筑遗产,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并推动传统手工业升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新魅力。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朱鸿则认为,多年以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理念已扎根发芽,而如何使历史文化名城产生魅力,让民众喜欢,从而实现其应有价值,这需要创造性思维。

  在他看来,要以点带面,如著名学者有其代表作,历史文化名城也应有其“代表作”,如罗马的斗兽场、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西安的兵马俑等;要寻找有意义且有趣的故事,通过一个故事传播一个遗址,推广一座名城。还应契合当代青年审美趣味,以小众带动大众,同时不断提升旅游舒适度。

10月31日至11月1日,“开明文化论坛(2023·洛阳)”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文明传承创造与城市发展”主题开展研讨交流。图为11月1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朱鸿在分论坛上发言。 中新网 记者 陈建新 摄

  来自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副总工程师杜凡丁,分享了有关中国石窟寺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成果。他表示,中国石窟寺整体保存完整,传播发展脉络清晰,能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社会发展历史构成持续、完整的见证。石窟寺亦是丝绸之路的代表性文化符号,突出体现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等特性,是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的理想载体。

  引用近几年文旅数据,杜凡丁指出,近年有关石窟寺的旅游和公众关注度不断提高,民众对于石窟寺展示阐释提质的要求日益增长。未来可进一步挖掘石窟寺的价值并重视其品牌建设。

  关注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认为,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记录了工业化和工业发展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在他看来,工业遗产建筑坚固的结构、高大宽敞的内部空间为形式多样的当代艺术提供了展示的可能性。将工业遗产建筑纳入城市策展活动,有助于构建城市的文化品牌和形象。这些建筑可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点,吸引游客和投资者,增强城市知名度。(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