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节日文化 推进移风易俗

发布时间:2024-12-21 18:01:16 来源: sp20241221

  8月10日,农历七月初七,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之一——七夕节。

  节日前后,2024年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在全国多地展开。举行集体婚礼、丰富创新民俗体验、开展文艺展演……各具亮点、各有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勾勒出一幅幅幸福美满的画卷,让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魅力。

  珠江之畔,华服熠熠。广东省广州市海心桥化身“鹊桥”,新人们从桥南、桥北行至桥正中会合,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鹊桥会”。在天河区珠村,少女们身着传统服饰迎接七夕的到来;以发簪盘发髻,女性长辈为刚成年女子行“笄礼”;“穿针比巧”,展示女性的细致与灵巧;金婚家庭、文明家庭代表及新人代表共同宣读《文明婚礼倡议书》;剪纸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与乞巧相关的手工艺……主题活动全景展示了特色文化和乞巧习俗,人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七夕的文化意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七夕内涵,倡导勤劳智慧、忠贞爱情、家庭美满、追求美好的价值理念,围绕七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在多地开展。

  欢快的鼓点、璀璨的烟火、曼妙的舞姿……过七夕能有多浪漫?在山东省沂源县,一场浪漫之约在七夕前夜上演。600架无人机点亮夜空,旋转、变幻出象征爱情的不同组合。市民游客在青山绿水间,欣赏了一场烟火气浓、文化味足的视觉盛宴。“现场氛围特别好,我们感受到了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游客孙宵晓说。

  在甘肃省西和县,以“爱在陇南·幸福七夕”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于七夕当天举行。活动现场,陇原舞蹈《乞巧情韵》、秦腔《七月七》等地方特色节目逐一上演。在西和,乞巧是集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活动期间,当地还将陆续开展民间乞巧调演、“乞巧杯”短视频大赛、西北名家秦腔剧目展演等活动。第十二届陇南乞巧女儿节也于近日举办。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当地的姑娘们以隆重的仪式,希冀得到聪慧、灵巧和美满婚姻。

  “树为媒结良缘”“诗为媒定终生”“山为媒话烽火”“业为媒引凤来”……在湖北省孝感市,以四大篇章串联起的文艺展演,融合了艺术与科技,赋予传统文化以现代表达。麻糖、米酒、剪纸、皮影、麦秆画,“七夕非遗市集”上,多名非遗传承人展示精湛手艺,现场热闹非凡。

  “听说要举办集体婚礼,我们俩商量后报了名,父母也很支持,觉得这种形式特别有纪念意义。”来自江西省广昌县的新人王佳文说。不少年轻人选择在七夕当天喜结连理,通过参加集体婚礼,让这一天成为难忘的人生记忆。

  “却扇礼、拜堂仪式、合卺礼、奠雁礼、执手礼”,江西省永修县的集体婚礼现场,红绸覆案,喜庆温馨。100对新人身着中式礼服,在礼官引领下,在亲友的见证中,完成传统婚礼仪式,用实际行动倡导婚恋新风;不要高额彩礼,不搞大操大办,在河南省卢氏县,77对新人集体许下爱的誓言,共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爱情故事;在山东省沂源县,沿着1314级台阶到达“山盟之巅”,新人们共同敲响爱情钟铃、宣读爱情誓言,一场充满古典韵味的中式集体婚礼,倡导现代节俭婚俗文化新风尚。

  七夕节日风俗以其美好的情感愿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唯美的人文意境、通俗的话语表达,在中华大地上深深扎根、代代相传。据了解,“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由中宣部文明实践局、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联合举办。

  (本报记者宋朝军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1日 04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