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03:45:20 来源: sp20241230
一个十平方米的工作间,摆放了三张实木桌子和一个柜子,桌子上有好几块棋盘大小的金属板,柜子里是一瓶瓶极细的研磨砂。这就是叶辉工作的研磨恒温室里的所有“家当”。
叶辉,中国航天科工二院699厂的一名研磨师。在这个看似简陋的工作间里,叶辉完成了多个型号航天装备的关键零件研磨工作,对细节的要求达到了纳米级。而全国能够达到这样精度水平的研磨师,不超过10人。
手工研磨,就是利用涂敷或压嵌在研具上的磨料颗粒,在一定压力下对航天金属零件表面进行手工精密加工,把误差减小到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钳工最高精度加工技术。这样的精度,靠的就是研磨师的一双手。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做着如此精细工作的叶辉,右手竟曾严重受伤。
1997年,叶辉被分配到699厂研磨组,一学就是整整5年。他每天坐在工作间,面对着墙壁转动两块铸铁平台,培养自己对精度的感觉。5年后,叶辉终于出徒,达到了五等量块研磨精度。在他准备大干一场时,意外发生了。
“右手手掌贯穿,三根手指筋断,仅剩拇指和食指可以活动,可以开残疾证。”医生的话让叶辉感到绝望。作为师父40年来唯一的传人,叶辉给自己鼓劲儿,“这就是个挫折,绝不能倒下!”
他把研磨动作当理疗,把工作平台当成理疗机,强制右手全开,按压平台,重复那套熟悉了5年的动作。但一动,手就抽筋一般的疼。往往研磨几分钟,就出一身汗。
3个月里,每天叶辉都准时来到工作台。手掌从只能勉强半开到能够全开,再到右手恢复正常伸展。连医生都说,这是个奇迹。康复后,叶辉像开窍了一样,很快达到了四等和三等量块的研磨精度。
经过20年的磨砺,现在的叶辉已经突破最高档的一等量块精度,加工精度早已超出了国内机器的测量范围。
曾经有一次,一个航天零件精度要求极高,国内没有研磨师敢接这个烫手山芋。国外出现了嘲讽的声音,“中国永远也做不出这样精度的零件。”
“说中国不行,那不成。”当厂家辗转找到叶辉时,他二话不说接下这活。拿到零件后,叶辉也有点发愁,形状如此复杂、精度要求如此之高,是他从未遇到过的。
在零件面前坐了三天,他迟迟没有动手。就在所有人以为他要放弃的时候,他开始了研磨。后来,加工好的零件被送到国外进行测量,精度等级比要求的还要高一倍。
在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中,叶辉和同事通过手工研磨组合在一起的两块铸铁,经受住了500多公斤力量的拉扯,成功挑战了“不可能”。经过测算,这相当于把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平面叠在一起,而两个平面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1微米,约为一根头发直径的1/700。在正式录制前的试验阶段,叶辉的作品甚至扛住了一吨重量的测试。
对于外界来说,研磨师一直是个神秘的工种。在技校的教材上,对研磨的介绍也只有简单几页纸。
因为小众,研磨工从业人员较少,很难组织专业技能竞赛,叶辉也无法通过竞赛快速晋升技能等级,但叶辉说,“选择这一行,不后悔。”
在叶辉看来,默默无闻对研磨师来说是最好的工作状态。“从事纳米精度的研磨,心态变化会对研磨师产生很大影响。太在乎各种荣誉,心就无法平静。”前不久叶辉刚刚当选“2023北京榜样”年榜人物,但他最享受的,还是回到属于他的“一亩三分地”,静下心来,细细地研磨一件件产品。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