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 妙笔“写”风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文化老字号)

发布时间:2025-01-04 10:02:05 来源: sp20250104

  图①:《连环画报》封面。   图②:连环画作品《岳母刺字》封面。   图③:连环画作品《梦里苗乡》内页。   图④:连环画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内页。   以上图片均为人民美术出版社提供

  在文化领域,有这样一批老字号,是时代发展孕育的“金字招牌”。它们守得住传统、跟得上潮流,在时代发展中历久弥新,不断丰富文化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今起,本版推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文化老字号”系列报道,关注一批具有历史底蕴、不断推陈出新的出版社、文艺院团、电影制片厂等,呈现他们在文化创新创造之路上的不懈坚守与大胆尝试。

  ——编  者  

  

  202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年画、连环画和宣传画是国家版本馆的特色馆藏。“这些小人书都是全套的,我小时候都翻烂了,《岳母刺字》《牛头山》《枪挑小梁王》《双枪陆文龙》《小商河》……”总书记如数家珍,“这些小人书很有教育意义,画小人书的人功夫也深,都是大家。”

  连环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花几毛钱买一本连环画,目不转睛地读,这是不少人的童年记忆。

  连环画,又叫小人书。一张张泛黄微卷的书页、一幅幅精美袖珍的图画、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连环画构筑起很多人的文化记忆。

  说起连环画,就不能不提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作品《地球的红飘带》、拥有73年历史的《连环画报》……走进人民美术出版社,就如同走进了连环画的历史走廊。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连环画承担着教化青少年、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等作用,人民美术出版社可以说是因连环画而生。”人民美术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周伟说。

  “一本连环画,就是一段文化史”

  【镜头】连环画《水浒》第一册:弦月高悬,风拂老树。华阴县史家村院内,王进比划着手势,示意如何调整兵器角度。一男子赤着上身,一招推窗望月,将三尖两刃刀斜刺出,寒光乍现。此人唤作史进,器宇轩昂,甚是英武。这套连环画汇集了赵宏本、王弘力、戴敦邦、王亦秋、徐正平等30多位知名画家的作品,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每册的销售量达到200万册左右。

  从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到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南路甲3号,人民美术出版社已走过70余年;从老版的64开本口袋书,到如今32开彩绘精装画书,中国连环画迎来了更加广阔的时代舞台。

  自1951年创社以来,人民美术出版社一直深耕连环画。《我要读书》《鸡毛信》《地球的红飘带》《红楼梦》《西厢记》……“一本连环画,就是一段文化史。”指着书架上琳琅满目的连环画,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出版中心总编辑邹依庆说。

  连环画的创作出版,与时代紧密相连。新中国成立初期,使用新画风、宣传新思想、传递新观念的“新”连环画,便应运而生。

  图文并茂、故事性强、易于阅读,是连环画创作的特点。一时间,乡间街肆、学舍邻里,都有了连环画的身影。小切口大主题、小故事大道理,连环画一度还成为家长们奖励孩子勤学的礼物。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美术学院开设连环画系,中国连环画创作迎来新高度。众多名家大家投身连环画创作,产出一大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佳作,成就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段佳话。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水浒》第一版就印刷了150万套,第二版印刷量达到180万套。”谈起上世纪80年代的“连环画热”,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营销中心总经理孙建虎说,“经常是书还未上市,就掀起了抢订高潮。”据统计,1983年全国出版连环画2100种,共计6.3亿多册,风靡一时。

  时间来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电视机普及、国外漫画进入国内,娱乐方式日渐多样化,仍停留于黑白色调、样式老旧的连环画开始受到冲击。

  近年来,随着国风国漫渐成潮流,令人耳目一新的连环画再次走进大众视野。细致描摹的传统服饰、内涵丰富的东方故事,无一不吸引着年轻人走进连环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连环画报》主编高洁看来,连环画不会过时,“连环画拥有很高的文学水准,艺术性经得起时间检验。”

  据统计,2018年至202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年均销售额增幅为20%左右,“目前,码洋基本能达到五六千万元,市场正在扩大。”孙建虎说。

  “好的连环画,是靠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镜头】历时3个月,从江西到陕北,通车的地方就乘坐长途车,不通车的地方就靠步行和骑马,沈尧伊第一次重走长征路。徒步翻越夹金山,因为缺氧,沈尧伊几乎一步一停,登上顶峰用了整整8小时……从1988年到1993年,沈尧伊先后多次行走长征路,创作了中国连环画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地球的红飘带》。

  6年,926幅画,这是《地球的红飘带》的创作时长与内容厚度。1987年,魏巍发表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引发社会巨大反响。人民美术出版社决定出版一套超过800幅作品的大型连环画,画家沈尧伊受到邀约。于是,一场用图画展现历史的“长征”就此开始。

  “好的连环画,是靠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鲁迅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李晨说。

  少则数十幅、多则数百幅数量的图画创作,要求创作者具备相应的生活底子、扎实的绘画功底。画面设计、人物造型、肢体语言、表情演绎、环境设置等方面,都是对创作者智慧和能力的考验。

  没有沉入生活,何来纸上鲜活?

  深入历史现场写生采风、几易其稿,更是创作者的日常。“一位好画家,不轻易放过每一个生活细节。”为了创作连环画《红嫂》,李晨翻山越岭,去见红嫂明德英。谈及当下的生活,明德英不知如何表达日子的红火。只见她颤巍巍地站起,向米缸里一捞,满是皱纹的手掌上,躺满了晶莹的米粒。无需言语,这生动的一幕令李晨久久难忘。

  邹依庆说,多年来,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培养了一大批连环画家。但优秀的画手,依然是连环画创作的稀缺资源。现在,连环画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躬身求索。

  在第七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中,青年画家的创作约占全部入选作品的45%。他们思维活跃、艺术语言丰富,更加注重挖掘故事的时代价值。“连环画是高度综合性的创作方式,需要具备很多领域的知识,是很有吸引力的挑战。”90后连环画画家官欣说,“年轻一代的连环画创作不仅保留了传统魅力,还融入了许多新元素,让它更年轻、更潮流。”

  一部优秀的连环画,有赖画家的勤勉,也离不开编辑的用心。

  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内,讨论画面、编写脚本,14名编辑正在忙碌地工作。“脚本的编写,是连环画前期创作的关键。”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出版中心副主任马晓婷说。既做“加法”,邀请专家学者参与文本撰写,让画面更符合历史语境,增加文本的准确性、信息量;也做“减法”,浓缩原著精华,减少篇幅,提升可读性,让画作更符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

  脚本创作、图画绘制、编辑审校、印刷出版,构成了连环画创作的完整链条;40后沈尧伊、60后李晨、90后官欣,一条薪火相传的创作之路缓缓铺就……

  “如今,一些高等院校陆续开设连环画相关专业,还有一些连环画名家免费开班授课,这些都为连环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养分,我对连环画的明天充满信心。”李晨说。

  “连环画是反映历史、记录社会、见证时代的一面镜子”

  【镜头】轻点鼠标,各色经典文学形象活灵活现。历史演义、神话故事、现当代文学等题材,品类丰富;经典连环画作品、珍藏绘本以及绝版影印珍本,囊括其中。202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B站,以“高清电子版+互联网平台阅读”的形式,上线电子版经典连环画。一根网线,让连环画与读者离得更近。

  如今,连环画的定义不断丰富,涵盖中国画、水粉、水彩、油画、版画、电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翻开《连环画报》,画风之新潮、主题之多变,令人惊讶。

  《连环画报》在2021年1月迎来全新改版。《白蛇传》中人物扮相俏丽、色彩饱满,《赤壁赋》中苏轼举杯对月的潇洒写意……在国风美学的大潮下,呈现对东方美学意境的不同探索,连环画对创新的渴求与探索,扑面而来。

  “目前,我们主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革命题材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题材,在保持主题严肃性的同时,用寓教于乐的方式,生产更多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连环画精品。”周伟介绍,2023年9月,一套由《岳飞传》、“三红一创”、“青山保林”、《暴风骤雨》、《英雄儿女》等5辑汇编而成的《火热的年代  火红的青春》系列连环画正式面世。

  连环画常为新,方能走进大众。展览上,触屏数字连环画、“动起来”的连环画,丰富观众的观展体验;手机中,通过电子连环画、有声连环画,让读者重温童年记忆……连环画借助新形式、新媒介,加速融入当代生活。

  “新时代连环画之‘新’,在于新内容、新画风、新表现。”在周伟看来,内容新,是要反映时代生活;画风新,是要研究社会审美新风尚;表现新,是要通过多媒体融合的动态表现。

  为此,人民美术出版社整合优势资源,成立了连环画出版中心,实现了从传统连环画到绘本等多元形态的转型,读者年龄层覆盖从儿童到成人。

  “这些年,连环画创作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尝试出版针对不同读者的连环画读物。”邹依庆说,另一方面,人民美术出版社也在叙事节奏、人物造型上创新,让连环画更加“面目可亲”。

  针对热爱收藏的“连环画迷”,开发经典选题,采用宣纸版精装的形式,满足收藏需求;针对大众读者,开发“小人书”“小人书阅读汇”系列;针对低幼儿童群体,推出《中国绘本·彩色连环画故事》系列,更好满足亲子阅读需求。

  与此同时,人民美术出版社也在探索如何将连环画与教育相结合。

  办展览、进校园,更好拓展连环画的社会美育功能。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续3年在北京开展“连环画进校园”活动,给1057所小学均配了7套连环画,每套600多种。同时,策划推出《中国中小学生连环画分级读库》《课本绘·中国连环画小学生读库》等,供不同年龄的孩子选读,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中正大雅、朴真至美,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追求,也是经典连环画的写照。“连环画是反映历史、记录社会、见证时代的一面镜子。”周伟说,接下来,人民美术出版社将继续探索连环画的创新路径,在展现中国美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我的童年是跟着姥姥在农村度过的。身为教师的父母,每逢周末都到姥姥家去看我,来时总爱顺便带本“小人书”,这也是我最早受到的美术启蒙教育。一本本 “小人书” 使我的童年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从此我与连环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我告别了姥姥随父母上小学时,我积攒了一小箱连环画。正是这些“小人书”滋养了我热爱绘画的天性,使我在艰苦的岁月里不再孤单,为童年插上理想的翅膀。

  ——读者  于  伟  

  我是看连环画长大的。在那个没有电视和网络的年代,县城的图书馆是我业余时间最爱光顾的地方。在那里,我第一次翻看了《连环画报》。它跟我以往收集的“三国”“水浒” 等主题的连环画有很大的不同,这本连环画月刊的选题大多讲述百姓生活,反映社会热点,作者多为年轻的画家,画风比较多元,我很是喜欢。此后多年,我时常去邮局汇款订阅,每月最大的期盼就是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把最新的《连环画报》送到我家来。

  ——读者  段成波  

  以上内容摘自人民美术出版社《我和“人美”的故事》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9日 12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