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耐心资本”在中国成热词

发布时间:2025-01-05 06:53:51 来源: sp20250105

   中新社 上海6月20日电 (记者 樊中华)6月19日至20日,2024陆家嘴论坛在沪召开,“耐心资本”这一专业金融术语在论坛上被频繁提及,成为各界瞩目的热词。

  论坛首日,“一局一行一会”财金高官先后发声,表示将从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优化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支持政策、简化和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金管理、拓展科创企业跨境融资等多方面入手,支持培育壮大投向科技创新企业的耐心资本。而在多个分论坛中,耐心资本也成为与会者绕不开的关键词之一。

  何为耐心资本?为何当下中国格外强调壮大耐心资本?

  橡树资本联席创始人及联席董事长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在论坛中对此有所阐释,耐心资本“一般指注重长期价值而非短期回报的投资资本,与追求短期利益的投机者不同,耐心资本或者持有耐心资本的投资者更加注重资产基本面及其长期发展潜力。”

  在中国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也在主旨演讲中点明了此番强调耐心资本的主因。他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企业通常具有高投入、长周期、经营不确定性大等特征,与坚持“长期主义”的耐心资本在本质上是高度契合的。

  有专家进一步解释,任何科技自主创新都离不开资金支撑,而只有资本市场能够把创新的风险特性和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结合起来。耐心资本通常不受市场短期波动的干扰,可以为投资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强调壮大耐心资本,一方面表明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中长期投资仍远远不足,与蓬勃的科技创新不匹配,甚至有所掣肘;另一方面,以耐心资本弥补短期资本的弊端,也是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之举。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官赵海英也认为,中国目前“仍缺乏有耐心的长期机构投资者,且这类投资者类型偏少,使得资本市场土壤不够健康”。支持科创发展的“治本之策”是不断优化投资者结构,改良资本市场的“土壤”,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高盛集团亚太区总裁施南德(Kevin Sneader)表示,中国从起点上就是高创新国家,无论科研人员数量、同行评审论文发表数量还是知识产权专利申请数量等早在2002年就已是全球第一,但鉴于科技创新投资回报的高不确定性,要在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之间创造双向流动“非常不容易”。

  事实上,中国并非眼下才认识到耐心资本的重要性。五年前,科创板开板,即是面向科技创新的一次前所未有的资本市场改革。

  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介绍,5年来,科创板共迎接572家公司上市,累计融资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科创板对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发展作用显著。2023年科创板公司投入研发强度12.2%,是A股公司平均3倍以上;科创板也在推动资本、产业、技术、人才的融合,助力科创企业做大做强,激发创新资本对科创企业投入等方面凸显了积极作用。

  今年以来,也有一揽子鼓励耐心资本入市的政策措施出台,推动保险资金、社会保障基金等长期资金积极入市。

  此间官方表示,上海将发挥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两个优势,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在沪发展,鼓励更多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强化创新全链条金融服务。(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