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4-12-30 14:56:05 来源: sp20241230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近年来,山东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培育新质生产力

  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难题

  汽笛轰鸣,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集装箱起起落落,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每小时60.2自然箱,不断刷新纪录;

  莱州湾畔,山东黄金集团三山岛金矿,矿山资源开采三维可视化综合管控平台应用,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8000万元;

  热电联产效率达92.55%,今年4月,山东重工集团发布全球首款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创全球新高;

  …………

  “山东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提质效、抓创新、促改革、调结构、严监管等重点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山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满慎刚说。

  去年开始,山东省国资委深入推进省属国企层级压减工作。通过改革,山东省属国企管理层级全部控制在四级以内,企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山东能源新材料公司旗下10余家公司被列入层级压减工作范围。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股权划转、内部优化等措施,企业最终实现管理层级有效控制。

  培育新质生产力,坚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关键一环。

  整合设立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近3年每年预算资金达到145亿元;制定印发《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建立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机制……山东省承接科技奖励、科技成果评价和科技人才评价3项国家改革试点,改革任务逐一落地。

  超薄氢燃料电池全氟质子膜、新一代深远海一体化大型风电安装船……去年7月以来,山东组织多次“山东好成果”路演活动,吸引国内外500余家高校院所、投资机构、重点企业现场参与,达成合作意向70余项,有效促进“专家与企业家”“成果与市场”的双向精准对接,推动一批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助力高质量发展。

  从深化国企改革到坚持科技体制改革,从完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到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从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到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山东经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越向纵深推进,越要聚焦关键问题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

  释放改革红利

  努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探索形成300余项具有青岛自贸特色的创新举措,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超两成,利用外资平均增长21%,吸引世界500强中外投资项目72个……建设发展5年,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成绩亮眼。

  这样的成绩,源头正是来自改革。作为山东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青岛片区承担改革试点任务最多。“通过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试验田’正成为‘高产田’。”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高善武说。

  用好改革这个关键变量,满盘皆活。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增产增效,丰盈齐鲁粮仓;淄博市触碰营商环境改革“深水区”,108个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90%以上;盐碱地综合利用的“东营样板”让盐碱荒滩也能长出好粮食……

  从全国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到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从“试验区”到“先行区”,山东始终以改革为钥,持续为高质量发展释放新动能,努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向“新”而行。直面经济结构偏“重”的事实,山东刀刃向内,建立起有利于“四新”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要素保障机制,深入实施“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行动,努力塑造“十个新优势”,经济发展动力显著增强。2023年,山东“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1%左右。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山东行进步伐日渐轻盈。

  ——向“绿”而行。把握绿色低碳大势,山东聚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沿黄9市压减整合炼钢、电解铝、炼油产能总吨数3700万吨,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70家、绿色工业园区38家。今年6月底,山东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过亿的省份,“煤电大省”迈出绿色转型坚实步伐。

  增强改革获得感

  将改革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中午,步入济南市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暖阳时光”老年人食堂,热气腾腾,菜香四溢,不少老人前来排队取餐。“看今天这饭菜,茄子、炸鱼……”正与老伴排队就餐的刘念国说,“这里饭菜种类齐全,营养美味,我们每天都过来吃。”

  可口的饭菜,周到的服务,折射出山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进民生领域改革的生动实践。

  在山东,越来越多养老资源向社区倾斜。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养老服务站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2.4万处,老年食堂达1.2万处。

  一老一小,事关千家万户。改革增进民生福祉,来自济南市的李爱华深有体会。前年,她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到底谁来看孩子,让她犯了难。今年2月,她把孩子送往玉兰诚园小区建立的家庭托育点,上班前,她将孩子按时送往托育点,下班时再顺路接回家。孩子每天由保育员照顾,中午还管一顿饭,安心省心。

  济南市创新推动建立家庭托育点常态管理机制,目前已有20余家家庭托育点,为育儿带来便利。放眼山东全省,13个县(市、区)开展家庭托育服务省级试点,总托位超过5000个,在托婴幼儿3800余人。

  走进济宁市金乡县马庙镇蒜通天下产业园金乡隆程果蔬有限公司,车间内几百名工人正熟练加工一批发往海外的订单。“目前,我们公司通过产业园就业驿站招录1000余名大蒜加工工人,都经过相关部门培训上岗。”企业生产负责人王晨广介绍。在马庙镇,6000余名蒜农走上食品出口相关工作岗位,成为农副产品深加工主力军。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涛介绍,从试点建设创业街区到深化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从实施“社区微业”三年行动到大幅扩容城乡公益性岗位,山东通过改革创新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巩固就业恢复向好态势。今年上半年,山东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7.3万人,省内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保持在40万人以上。

  拿出“真金白银”办好民生领域改革事项,山东采取切实举措:动态调整城乡低保对象等9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610元提高至640元;连年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和全省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今年,山东省财政统筹安排资金636亿元,着重支持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改革为了谁?山东响亮作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改革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增进人民福祉。

  “当前,山东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奋力打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在关键性、战略性、牵引性重大问题上先行探索,努力推动更多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更多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山东省委书记林武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3日 07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