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5 07:19:14 来源: sp20250105
中新网 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 陈溯)1999年,国务院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迄今已经整整25年。黄河从2000年后再也没有断流,黄河干流和9条重点支流重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全部达标,两岸沿黄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不再面对断水之虞,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恢复向好。
——来之不易的大河畅其流
山东利津水文站是黄河入海前的最后一个水文站。“现在流量是1048立方米每秒,”9月13日中午,利津水文站副站长邢西金熟练操作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与水文缆道智能测验平台连接,很快测出当天流量。
与当天大河扬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世纪九十年代,利津水文站几乎年年遭遇断流,1997年断流时间长达226天,断流河段上延到距离河口780公里的河南开封。
用水无序无度是黄河断流的直接原因。自1999年始,黄委正式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国家统一分配水量,省(区)负责配水用水,用水总量和断面流量双控制,重要取水口和骨干水库实施统一调度。
似乎是有意在考验水利部门的意志力和执行力,就在黄河实施水量统一调度的第二年(2000—2001年度),流域多省区却面临多年不遇的大旱之年,水利部、黄委参与水量调度的人员,克服了观念、政策、体制、机制、自然等诸多今天看来难以想见的困难,各方通力合作,牺牲局部利益保大局,召开协商协调会10余次,发布实时调度指令86份,动用小浪底水库最低发电水位以下库容来缓解用水危机,从1972年以后首次成功实现了黄河全年不断流。
时任山东黄河河务局工程管理处副处长的张仰正至今仍记忆犹新,为了确保不断流,当时他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从没有节假日。
当年参与调度的黄委干部可素娟,如今是黄委水资源局副局长,她说:“黄河25年不断流是坚持探索优化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工程、科技、经济五种手段,精心调控好每一方黄河水资源的结果。”
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水利部门更加注重生态用水保障,不断加强生态调度。自2024年起,黄委对流域重点支流进行用水统计管理,黄河重点支流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纳入水量统一调度管理。
“黄河水量调度范围从干流部分河段扩展到全干流和重要支流;调度时段从非汛期延伸到全年;调度目标从确保黄河不断流发展到实现功能性不断流再到全方位实施生态调度,目前正在为实现幸福河而奋斗。”可素娟说。
——数字赋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
在黄委黄河水量总调度中心大厅,一整面墙的电子屏幕显示沿黄省(区)及黄河干流的重要水库、水文站的实时水位、流量等信息,以及干流沿线涵、闸的取用水情况。“黄河水资源拥有了‘数字大管家’,”黄委水资源局水调处干部王伟禄指着屏幕介绍,“可以对全流域雨水情、取用水、生态流量、节约保护等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
“省、市、县三级河务部门逐级审核、科学编报调度计划。”河南黄河河务局副局长杨旭临说,“根据引黄用水年、月、旬批复计划,省里用水指标全部细化到地市,加强用水计划跟踪管理。”
水量统一调度不仅要强化计划管理,也要审时度势,注重实时调度。根据实际情况,水利部门多次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加大抗旱应急调度。今年入夏以来,黄河流域遭遇大范围持续高温,正值夏种关键期,黄委通过精细调度干流重点水库,全力保障应急抗旱供水。调度期间,河南、山东两省合计引水量11.99亿立方米,极大缓解了农业旱情。
“依托数字孪生小浪底平台科学制定防汛调度和调水调沙运用方案,精准调控下泄水量。”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水量调度处处长李鹏介绍,小浪底水利枢纽运用梯级调度、排粗拦细等手段使黄河下游河床由工程运行前的淤积抬升转为冲刷下切,黄河下游主河槽平均下切3.1米,最大过洪能力由不足1800立方米每秒增大到近5000立方米每秒,扭转了下游河床淤积抬升的局面。
在黄委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的数字化场景里,全流域1万多个取水口在“黄河一张图”上尽收眼底,通过开发黄河干流实时调度及典型灌区需水预测等专业模型,开展“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为高效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提供帮助。如今,人工智能技术普遍应用于黄河保护治理,智慧手段为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节约保护应用增添新的动力。
——综合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夜幕下的济南市黑虎泉流光溢彩,汩汩泉水从泉池3个“虎头”喷涌而出,不少市民用水壶从泉池取水。“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济南因泉水闻名。但20世纪九十年代,泉水经常停止喷涌。
“影响泉水喷涌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降水,二是地下水开采。”济南市城乡水务局泉水保护处副处长丁大尧说。为了让泉水早日“活”过来,济南市实施“引黄”和“封井”保泉,停止开采地下水,修建鹊山和玉清湖两大引黄水库,每天供市区生活用水近100万立方米,黄河水接过城市供水接力棒。两座水库建成后,济南的泉水再也没有停止喷涌。
黄河水不只给济南的泉水带来生机和活力。在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不时有鸟儿从茂密的芦苇丛中飞出,或是在水面上盘旋。“经过持续多年的生态补水,来黄河三角洲落脚的鸟类越来越多了,这里被称为‘鸟类的国际机场’。”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难掩兴奋之情。
据了解,近5年,黄委年均向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水超过2亿立方米,较前10年平均值增加3倍多,有效遏制了河口河道萎缩、湿地退化等现象,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数据显示,补水区植被种类从2010年的10科12种增加至2020年的32科76种;鸟类从由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目前的373种,数量达600多万只。
引黄入冀调水,助力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 水利部供图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不仅保障流域供水安全,还积极实施跨流域远距离调水。25年来,黄河干流累计向流域及相关地区供水超过5400亿立方米,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和5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供水任务,有效支撑了流域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其中,自2008年以来累计向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14.64亿立方米,自2018年以来累计向乌梁素海生态补水36.47亿立方米,湿地生态系统实现良性恢复,乌梁素海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整体Ⅴ类、局部Ⅳ类。
从频繁断流到河畅其流的巨变,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写下了世界江河保护治理的“中国范例”,同时也是构建河流伦理、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永定河实现1996年断流以来首次全年全线有水,西辽河水流贯通调度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越来越多曾经断流的“母亲河”正在像黄河一样发生变化,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建构河流伦理的实践探索正在中华大地上展开一幕新的画卷。(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