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还是上课?这不应成为选择题

发布时间:2025-01-01 17:44:02 来源: sp20250101

  钱军辉

  我这学期教大二的宏观经济学。这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有不定期的当堂测验。结果有学生在开学后第二周就来和我沟通,希望测验日期固定或者可预测,为的是可以调班。是的,是上班的调班。因为他们大二就开始在外面实习了,而且是在学期期间实习,早上9点就要上班,因此,早上8点的课必须“牺牲”,但是成绩不能“牺牲”,因为当堂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和同行交流,发现这一现象并不少见。那么,实习,还是上课,这真的应该成为大学低年级学生的选择题吗?

  大学4年大概是自我塑造的最后的、最自由的时间,大学期间的上课也不应该完全为了成绩,更多是为了成绩之外的那些东西。当然,在我看来,大学低年级也许可以翘课,却不应该为了实习,可以为了探索更多未知或者为了那些只有在大学校园里才有、走出校门却无法再重现的时光中的那些收获。不少毕业生在工作之后才会发现有时候眼前的内卷和同侪竞争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曾经以为的长远规划也许并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而曾经错过的大学学习时光却再也无法复现。

  1 翘课实习也许能不耽误成绩,但真不耽误学习吗?

  我自己当年在大学没少翘课,所以一贯对翘课的同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我当年翘课是因为想按自己的节奏学习,所以我是在图书馆自己找书看,让写书的这些老师们教我。

  我现在成了被翘课的老师。但如果学生是为自学而翘课,我会像当年纵容自己一样纵容他们。当然,我会努力让自己的课有趣,而且绝不垄断我的课堂——我会布置课后阅读,让学生也像我当年那样跟很多大师学习。

  对翘课实习的同学,我自然要劝阻,但他向我许诺,他会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实习。但问题是,翘课实习真的能做到不耽误学习吗?我猜测,他努力不耽误的,只是学习成绩而已。这一点我相信他能做到。但成绩只是度量课程学习质量的一个有缺陷的指标。而且,大学学习的内涵远大于课程学习或者收获课程成绩。

  很多在大学应该经历的、值得拥有的,成绩都不能反映。比如,敢不敢在课堂上发问,有没有质疑过课本,有没有凭借简陋的工具探索未知,有没有培养兴趣,有没有对哪门学科着迷,有没有改变世界的热情,有没有带团队做件了不起的事情……这些,成绩都不能反映。成绩能反映的,还是应试能力,这也是小学到中学已经过度培养的能力。

  要拥有这些成绩以外的东西,就需要来上课,课外还需要闲暇,需要自己组织的校园生活。但大学生课程负担已经过重。一个学期10门课甚至更多,即使不去实习,应付每门课的成绩也已经不容易,闲余之外的校园生活时间本来就很少。再挤出一大块时间给实习,看似增加了未来的确定性,却牺牲了自己的许多可能性。

  2 有高度的学习需要校园里的每一个人参与创设

  真正意义上大学的学习,应该是有高度的学习(higher learning)。有高度的学习,高于被动接受,高于刷题应试,高于泛泛了解,高于拷贝粘贴,高于职业培训,高于麻木前行。有高度的学习,培养主动发问的人,敢于质疑的人,勇于探索的人,有深度的人,有热情的人,有方向的人,有人格魅力的人。

  当然,我必须承认,我自己的课没有这么神奇。有高度的学习需要一个有高度的校园环境,需要很多人,包括老师、学生和行政,一起营造。我的努力方向,是在小小的课堂创造有高度的条件,有条件的话再和学生共同往有高度的地方推一推。

  这个学期,我给学生提了个小小要求:整个学期中,每个人都至少要当堂提问一次。要求提出后,立刻就有同学发问(完成了一个学期的指标),课堂氛围马上就活跃起来。我相信一旦有了发问的氛围,大家就会养成发问的习惯,而这是有高度学习的开端。

  其实大学的目标不用很宏大,也不用很具体。大学要做的,恰恰就是为有高度的学习创造条件,包括优秀的老师、美丽的校园、宽敞的图书馆、完备的体育设施、丰富的选修课和社团活动等等,允许学生更加自主的学习和生活。大学是为学生、为我们社会培养更多可能性的地方。

  对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尤其是工作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的意义不在于学过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在工作之前拥有四年“浪费”的光阴——语言能力提高了,见识更广了,更有自信了,更有耐心了,更有品味了,规划过,纠结过,爱过痛过,受过挫折,闹过笑话,又重新来过……

  无论家庭背景如何,大学四年过的都是接近古代贵族的生活,不用干脏活累活,认认真真学“没用”的东西,乐此不疲做不赚钱的事。大学生才有的性格,不甘放下身段,不屑于只做工具,有时候理想主义或者志向高远,就这样形成了。

  3 如果大学生毕业后完全无痛无感融入社会,也许他的大学生活已过于庸俗

  当然,毕业后免不了要和现实磕碰。但他们在大学也经历过各种挫折,知道怎么应对。如果大学生毕业后完全无痛无感地融入社会,倒是说明大学已经过于庸俗,也说明社会正在失去活力。

  可能是因为对未来的焦虑,早早翘课实习的同学恰恰放弃了大学生活中最宝贵的部分。一旦选择在实习单位干杂活,剩下的时间只够参加学校里最庸俗的活动——追逐分数。多么不幸的选择!

  而且我怀疑,翘课实习对未来求职的帮助也是被夸大了。真正好的公司,会看上大二就花大量时间实习的学生?这跟招收高中或专科学历的员工有多少区别?年轻的简历里排满了实习经历,真的能加分多少?事实上,我在和不少企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企业虽然重视学生的实习经历,但是并不欢迎那些在大学低年级时期就花费大量时间实习的学生。因为在不少企业看来,这除了意味着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够扎实,说明了他们的学术水平不够,还说明学生的功利。

  最后,我鄙视那些在学期期间招收低年级实习生的公司。至少在假期来临前,请放过迷茫的大学生。(文汇报)

  (作者为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教授)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