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海南文昌老侨宅:古韵绵长留乡愁

发布时间:2024-12-24 08:30:46 来源: sp20241224

   中新网 海口4月4日电 题:探访海南文昌老侨宅:古韵绵长留乡愁

   中新网 记者 符宇群

  “清明时节,不少海外侨胞来此探访、寻根。近年来,也有不少游客来参观。”海南文昌老侨宅林家宅的后人陈立近日受访时说,文昌是知名侨乡,作为后人希望能传承华侨文化,对外传扬华侨的赤子情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很多文昌人远渡重洋赴海外谋生。发迹后,纷纷回乡建宅,文昌留存至今的众多老侨宅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如今,老侨宅成为游客了解侨乡文化的重要平台,不少游客在此品味华侨艰苦奋斗史和浓浓桑梓情。

  位于文昌会文镇欧村的“双桂第”林家宅是当地有名的老侨宅,有近百年历史。走进林家宅,院墙布满斑驳青苔,部分外皮脱落,但依然可从雕窗、雕刻、栏杆等小细节窥见当时的繁华。

图为位于海南文昌会文镇欧村的“双桂第”林家宅。 中新社 记者骆云飞摄

  “先辈林尤蕃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到澳大利亚谋生做烟草生意,事业成功后便出资派次子林明渊回乡建祖屋。”陈立说,“双桂第”是林家的堂号,整座宅院融合南洋建筑和文昌本地传统民居的风格,在装饰上大量使用了砖雕、泥雕、灰雕、镂雕等传统工艺,门楼两侧的圆形灰雕尤为精美,使林家宅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美感。

  陈立说,作为后人有义务守候这里的一砖一瓦,为游客讲解老宅蕴含的深厚侨文化。

图为海南文昌会文镇欧村的“双桂第”林家宅内的精美雕花。 中新社 记者骆云飞摄

  与陈立有同样情怀的王禄理,是文城镇义门村王兆松故居的守护者之一。他说,同众多的华侨一样,在外谋生的王兆松时刻牵挂着家乡。

  王兆松故居为三进式格局,呈中西合璧式风貌,是文昌市保存较好的大型华侨民居。走进故居,门和墙砖的颜色仍然鲜亮,色彩艳丽的地砖以及宅院内部的精致雕刻吸睛。

图为王兆松故居,故居空间错落有致,门和墙砖的颜色仍然鲜亮,亭台廊柱、房顶上的精致雕刻让人称赞。 中新社 记者骆云飞摄

  “老宅由英国人设计,建筑材料由王兆松从马来西亚购回,建设周期跨了三个年度。”王禄理介绍,王兆松出生于义门村一个贫困渔民家庭,年仅13岁就下南洋谋生,凭借自身的努力,在房产、橡胶、酒店等行业颇有成就。到了上世纪初,王兆松已成为琼籍华侨中的知名企业家、侨领。

  王禄理说,王兆松功成名就后仍不忘家乡,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捐资建设医院和学校,并出资维护家乡道路,同时教导后代不忘根。其后代以继承祖辈爱国爱乡的精神为荣,积极捐款助学助人。海口得胜沙步行街,以及文昌中学、南岛小学、冠南小学等处,都有“王兆松楼”。故居屋里高挂着“爱琼赤子”的牌匾,见证了王家四代人的赤子情怀。

  在文昌,类似的老侨宅还有韩家宅、符家宅、吴家大院等,是文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侨宅不复往日光彩。“特色侨宅是展示海南侨文化的重要载体,应下大力气保护。”陈立说。

  记者了解到,文昌正持续加大对特色侨宅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力度,并谋划将老宅纳入文昌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着力展示独特的华侨文化。

  在《文昌近现代华侨住宅》一书的首席研究员、作者刘杰看来,文昌近现代的建筑实际上是以华侨为主要推动力量,对文昌近现代华侨住宅的研究展示,既能补全公众对近现代发展过程的认知,也能呈现出华侨爱乡的赤子情怀,对文化旅游包括乡村振兴有直接和间接的推动作用。(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