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产、供、销、融”一体化 京东农业科技发布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全景图

发布时间:2025-01-07 10:39:00 来源: sp20250107

 

  让宁夏和牛每户农户的犊牛收入近3万元、让重庆酉阳的琥珀茶油上线仅一个月销量即上涨40%、让湖北随县的蔬菜“泡泡青”收购价在此前基础上翻4倍、让贵州养殖户的贷款利率下探至基准利率3.45%......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背后是什么?5月22日,在2024京东农业科技大会上,京东农业科技交出了一组以数字化技术点亮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坚持技术信仰发布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全景图

  大会上,京东农业科技重磅发布了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全景图,以自研的生物资产数字化平台为底座,引入AI盘点、AI识别、AI监管等技术,结合物联网、区块链存证等先进手段,充分盘活农业产业的数据要素。该模式以惠及农业全链的可负担数字化成本,实现了“产、供、销、融”一体化,打通了在农业生产、供应、销售、融资全链路的数据要素。这是在农业领域,行业首家将数据要素进行全链路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控与管理、供应链的高效协同与优化、销售市场的联通与营销,以及融资环节的安全可靠与高效便捷,从而帮助农户“养得起、管得好、卖得出、赚得多”。

  农业长期以来被定义为“看天吃饭”的行业,不仅投资回报率低于其他产业,而且风险较大,使得市场化资本要素长期供给不足,数字化水平滞后。研究机构数据显示,我国农业数字化率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存在显著差距。在2022年,数字要素在第三产业中的渗透率已高达40%以上,而在农业的渗透率仅为10.5%。在农业领域,流通环节的标准化改造相对容易,目前行业里绝大部分的数字化工具都聚焦在流通环节,因为相对容易做、风险低、回报有保证。相比之下,生产环节则往往具有极大的风险和矛盾,不少科技企业在面对高投入低回报的现实时非常谨慎,甚至望而却步。

  而京东农业科技致力于用可负担成本的数字化惠及农业全链,这源于整个京东的基因和初心——坚持做最苦、最累、但最有长期价值的事。京东投身“三农”工作至今已有十一年,2020年8月,京东集团全面启动乡村振兴“奔富计划”,2023年6月提前完成了阶段性目标,帮助数百万农户走上奔富路。如今,京东农业科技则是进一步迈向产业纵深,从零售和物流服务延伸到农业全链的数字化服务。未来20年,京东乡村振兴“奔富计划”将带动超1亿农民增收。

  让技术更普惠打造惠及农业全链的可负担数字化成本

  在京东科技农业科技部负责人看来,只有当技术成本降低到农业从业者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农业数字化才能真正落地生根,为农业生产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和提升。京东农业科技就是要打破传统农业的信息壁垒和技术壁垒,通过可负担成本的数字化方式,让每一位农户都能平等地使用到先进的科技资源,促进农业公平性,最终实现助农富农。目前,京东农业科技的软硬件综合成本占据生物资产价值的比例已经做到低于0.5%,牛羊等品类甚至可以达到0.3%左右,重新定义了行业成本。

 

  如何切实让农业产业链上的成本做到可负担?京东农业科技以五大核心抓手进行创新突破。第一,用自研AI算法降低成本。以牛场监管为例,京东农业科技利用AI算法,仅需少量摄像头便能实现对大量生物的高效监管,显著减少了硬件的采购和安装成本。相比传统依赖大量硬件的方式,该模式成本降低了70%。

  第二,不断寻找成本与效果的平衡点,防止过度投入增加成本。比如在生猪监管领域,传统的解决方案是依赖单个鱼眼摄像头来盘点单个栏位的生猪,虽然盘点准确率能达到95%左右,但数字化成本要占据到生物资产价值的3%或更高。京东农业科技研发新型解决方案,通过单个鱼眼摄像头可同时盘点四个栏位的生猪,与此同时盘点准确率仍能保持在90%左右。这一突破使数字化成本占生物资产价值的比例大幅降低,同时也满足了金融机构对于生物资产监管的基本要求。

  第三,建设通用性平台降低成本。打造能兼容市场上所有主流物联网硬件的通用软件平台,实现软硬件的灵活搭配。客户在已安装符合标准的硬件产品情况下,可直接使用京东农业科技的软件平台,无需重复购买新硬件。

  第四,使用融合性底座降低成本。无论是种植管理平台、养殖管理平台还是溯源平台,都基于统一标准构建,确保政府、大型农业企业、家庭式小农经济,都能基于该底座找到适合自身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同时,银行、保险、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也能据此实现更精准的风险评估和贷款决策。

  第五,信赖合作商,取长补短。京东农业科技积极构建共赢、协作的合作生态,提供核心技术能力,让所有合作的伙伴都能充分发挥各自专长。

  京东科技农业科技部负责人表示,京东农业科技将在各地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与广大农业产业链上的企业、金融机构等一起扎根乡村、服务农业,以科技力量激活农业数据要素,将农户用得起、普惠的技术更多播散在田间地头,惠及千千万万朴实、勤劳的农民,让他们“犇”向好日子。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