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租定损,到底谁说了算?

发布时间:2024-12-28 05:47:07 来源: sp20241228

  让租客困扰不已的“提灯定损”,也存在于租车等租赁关系中

  退租定损,到底谁说了算?

  阅读提示

  在租房成为越来越多人居住选择的当下,因退租产生的纠纷常让人困扰不已。此前,江西上饶一房东在租客退房时,提着探照灯逐寸检查房间,并索赔超万元,“提灯定损”一时间引发热议。不仅是房屋租赁,克扣押金、强制要求赔偿等情况也出现在其他租赁关系中。公平、合理,才是租赁关系的基石,判断损耗要符合一般交易习惯。

  “租住时还好,一到退租麻烦就来了!”在重庆大学城上班的雪盛近日向记者反映,自己在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结果在退租时被房东以各种不合理的理由要求赔偿2000余元。

  在租房成为越来越多人居住选择的当下,因退租产生的纠纷常让人困扰不已。此前,江西上饶一房东在租客退房时,提着探照灯逐寸检查房间,并索赔超万元,“提灯定损”一时间引发热议。

  退租时,房屋损耗的判断标准谁说了算?其他租赁关系中是否同样存在克扣押金、强制要求赔偿等情况?如何构建更加和谐的租赁关系?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承租人无需为正常损耗买单

  “墙上贴的海报粘掉了墙皮要赔1400元,少了凉席、床单还有我从没见过的热水壶,要赔800元。”雪盛告诉记者,协商后,自己向房东赔偿1500元,才得以退租。

  “租房时,中介、房东可能承诺得特别好。但最终扣不扣押金、扣多少,往往还是他们说了算。”一位有过类似经历的租客无奈地说,退租定损时双方很难平等协商。

  不过,出租房屋时,房东认为自己也有难处。家住重庆红旗河沟的马先生说,自己有两套房子出租,数任租户中出现了好几次租金被拖欠、房屋被改装、退租时满地垃圾的情况。“收了几年的租金,结果还不够重新装修房子的费用。”

  房屋在出租过程中产生损耗,究竟谁来担责?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建表示,一大原则是,承租人无需为正常的损耗买单。“租赁物因正常使用受到的损耗是一种消耗,任何物品因使用都会有一定的磨损和消耗。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也就认可了这种损耗,并且租赁物因合理损耗而减少的价值实际上已经包含在租金中,所以承租人无需为正常的损耗买单。”

  “损耗和损坏、损毁有明显区别,损耗一般是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产生了一些自然磨损,或者性能的下降。”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管局解放碑所副所长张载荣说,在租期比较长的情况下,椅子、沙发被坐坏了,电视老化了,如果不是由于使用不当,或者其他恶意、非正常因素造成的严重损耗,租户不需要赔偿。

  判断损耗要符合一般交易习惯

  不仅是房屋租赁,克扣押金、强制要求赔偿等情况也出现在其他租赁关系中。近日,一名大学生在视频平台反映称,自己在某网络租车平台上租了一台奥迪A6,归还验车时发现车辆大灯有微小划痕,租车行拒绝退还押金,并在4S店表明可以花费2000多元恢复的情况下坚持更换大灯,要求自己承担更换配件费、误工费、折旧费等共计68800元。

  类似“提灯定损”的做法也让一些网约车司机苦不堪言。重庆市开州区的网约车司机刘佳林告诉记者:“如果租车开网约车,到期交车时,一些租赁公司也会百般挑剔,检查出更多的车损,以扣取更多的押金。”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认为,“提灯定损”有违契约精神和公平原则,遇到纠纷时,当事人应秉持互相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妥善协商解决。

  “损失的赔偿形式可以是恢复原状,或者按照出租方自行修复所支出的费用进行补偿。但赔偿要考虑经济性,赔偿过程要体现公平性、合理性与过错的相当性。”莫远明说。

  莫远明表示,租赁合同当中双方可以对房屋使用、保管、验收等方式作出约定。如果没有约定,判断损耗要符合一般交易和正常人的判断习惯。比如,交付和验收的标准是否统一:交付时有无仔细核查租赁物的每一处细节,如若没有,不能在退租时额外强行要求。

  公平合理是租赁关系的基石

  “对于出租方在退租时克扣租金、导致矛盾激化的行为,我觉得更多需要社会公德的制约。漫长的维权过程,对于刚步入工作岗位的人来讲既耗心力、又费财力。”刚刚大学毕业的陈忠说。

  李建认为,面对出租方的不合理索赔要求,承租方不能盲目妥协,也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合法权益。出租方在确定损耗赔偿时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市场行情,不能随意开价,如有纠纷可协商或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公平、合理,才是租赁关系的基石。

  “尽管租房市场较为专业化、规范化了,但还是有一些人在靠定损或者扣押金等方法赚钱。”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之所以出现类似情况,除了合同细节等原因,还与租房市场供需匹配不足、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相关。

  朱巍建议,房屋出租者、承租者要仔细验房,如果因为损失定损、扣押金等产生了争议难以解决,可向住建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也可以向消协、调解机构等投诉,还可以通过司法渠道维权。

  本报记者 李国

  (工人日报)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