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6:18:13 来源: sp20241224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07日 08 版)
时代胜景,风物常新。趁着金秋时节,让我们走出门去,走到青山绿水、古城小镇之中,体悟中华大地上的文脉传承,感受社会发展变化的崭新风貌。
——编 者
黄河之水天上来
廖 奔
我的母亲是水文泥沙工程师。当年她踏勘黄河时,我正年幼,常随她到河滩边玩耍。母亲每每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我听见了,抬头望望,河水老远,真的好像来自天尽头。
在郑州黄河花园口泛区下乡垦荒那些年,我没少在黄河滩里割草、耩麦割麦、种瓜收瓜。出一身大汗,跳进黄河里洗个澡,出水则一身泥。夕阳西下,列车在大桥上浮着,黄河泛着粼粼金光,我也披着这金光。
上大学后走远了,后来参加了工作。工作性质让我得以不时沿着黄河行走。我发现,上下游的黄河水是不一样的。
黄河的源头位于青海腹地,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4500米的海拔。从雪山下来的汩汩小溪,流经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宛转汇聚成水道四散的孔雀河,又挂着数不清的水泊,孔雀开屏一般在天光映射下闪闪发亮。眺望昆仑山雪峰皑皑,丽日阳光给这静穆的秘境之地涂抹了一层金光。当年周穆王乘八骏马车驰骛八极,在昆仑山会见西王母,该是经过了这里吧?
穿过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道道峡谷,流经西宁南部的黄河水是清澈的,在石壑、崖壁间喧嚣着、奔涌着,激荡起白色的浪花。也就是在这一带的草地下,出土了不少美丽的舞蹈纹彩陶盆。
东下青藏高原,黄河流向黄土,穿过兰州的河水已经变成了黄色。15岁那年,我在兰州铁桥上看到有农民在黄河里高举双臂左右划水昂头前行。在当地生活的表弟告诉我,那些人正在捞取水中漂流之物。兰州向西就是河西走廊,古代的丝绸之路由此一直通往中亚、西亚。
天下黄河富银川。从飞机上可以看到,从贺兰山脚流过的黄河水,与周边的稻田浑然一体,盈盈水光映天,真乃一片银川世界。区别只在于,中间的河水显得黄稠,两侧的田水显得清澈,用田垄的格子划开。旁侧的西夏王陵,述说着又一重久远的历史。
黄河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托克托县,流出一个大大的“几”字弯。然后向南劈出秦晋大峡谷,到达华山脚下而东转。在这里,黄河接纳了西来的渭河。渭河源头处有天水大地湾遗址,7000多年前的先民在那里造屋建宫、烧陶制器、猎兽种黍。黄帝氏族即起自黄河源头的昆仑山。会用火、会种粟的炎帝神农氏,则由关中平原附近逐步东迁。
千年万年,黄河的众多支流把黄土高原冲成了千沟万壑。切开鄂尔多斯台地和吕梁山脉的黄河,由于落差和泥沙携带量加大,成为咆哮奔涌的烈河。看看壶口瀑布和禹门口吧,真叫浊水骤泻、啸吼震天。
巍巍华山阻住了奔腾南来的黄河,逼其90度大拐弯。原来被高原土层挟持着的黄河,一旦向东越过三门峡进入华北平原,顿时就变成了在平地上肆无忌惮的“野马”,成了到处滚动、狂奔的地上河,一会儿从东北方向流入渤海,一会儿又从东南方向夺取淮河河道注入黄海。万年千年间,黄河携带的泥沙渐渐淤积出了美丽富饶的华北平原。
我想到抗日战争时期,当年的抗日英雄是高唱着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英勇阻敌的。浓稠的黄河水呜咽东流,这一段沉重的历史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在古代,中下游黄河因为泥沙淤积抬高河床,总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新中国成立后,黄河堤内河床高于堤外地面的郑州段与开封段,用建造锯齿状石砌堤坝的方法抵御洪峰冲击,获得了成功。我当年每到汛期和冬季,就用架子车拉土和石头,参与加固黄河堤防的劳动。2001年小浪底水库建成,随时调水冲沙刷低河床,解决了一直以来纠缠黄河的难题。小浪底开闸泄水亦成为一大旅游景观。
今天,大规模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修建梯田、保土保水的综合治理措施,正在显著改变黄土高原的面貌与黄河的颜色。于今,我们通过卫星云图可以惊喜地看到,黄河曲折穿过的黄土高原,正在被逐年扩大、加深的绿色所覆盖。
今年到晋陕蒙黄河湾头采风,我亲眼见到河水澄澈、田畴碧绿,出现海晏河清之象,心中激动不已。唐代诗人薛逢在《九日曲池游眺》中说:“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修文”恰当其时,“偃武”则属短视。只有文武齐备,才是黄河得以万世奔腾的根本保障。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此诗,写出了我们的民族性格和厚重历史。
寻访漓江源
任林举
傍晚的“三江口”风静波平,空旷安恬。大溶江、灵渠、漓江三水相聚,如三个风尘仆仆的旅人,累了,倦了,打个场子,席地而坐,共叙来路苍茫。平展的水面光洁如镜,清晰映照出三江六岸的树木和胭脂色的晚霞,让人一时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树木静默,如岸边沉寂的石头,枝叶不摇,倒影不动。有竹筏,系于树干之上,仿佛历尽艰辛,疲倦得再也不想动身,也仿佛蓄势待发,随时准备载着客人漂向远方。
我站在漓江的起始处远眺,恰逢大溶江从树丛背后转出,倏然一闪,转身变成了漓江。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并不懂水与水的关系。所谓的三江,并不是如人一样,独立并行。它们本就难分彼此,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或者说,大溶江是漓江的童年时光,漓江则是大溶江的成年模样。
于是,一念突起,我决定逆流而上,去寻访漓江之源。由于山高路远,水脉崎岖,我只能采取水陆交替并进的方式,一站站、一段段向前推进。过大溶,入六垌,而后再上龙潭……越往上游行进,水流越急,水流发出的声音越大,这让我联想起了人的一生,总是在渐入老境时沉稳安静,而年少时则激情四射,甚至浮躁喧哗。
行至上游龙潭江主流,流水的声势变得更浩大了,水流的声音甚至可用轰鸣来形容。沿岸不断有细小的山泉从树丛之间浸漫过来,涣散为水的珠帘,也如一个个光的音符,亮晶晶,飞下石崖,溅到卵石或江水之中,同变奏的龙潭江共同奏响清凉的乐曲。
龙潭江河段崎岖,从头到尾有大小瀑布上百个。上百个幅面迥异的瀑布,上百个大小不同的潭渊,上百个长短不一的段落,如诉,如歌,依着抑扬顿挫的节奏,一节节、一阕阕,跌宕起伏地铺陈下来,是一道道难解的谜题,也是一段段华美的乐章。
继续向前,遇“果冻水”,逢“锦翠屏”,转过“潜龙过潭”,下行至“天梯瀑布”后,抬眼便可见闻名遐迩的大龙潭。大龙潭上为瀑布,下为深潭。瀑布雄伟,潭深水盛,飞沫不掩澄澈,喧响不夺深沉,动而不失其静,静而愈显其动,以一种无可复制的气质,博得了“龙潭江之心”的美称。
站在石崖下仰望大龙潭瀑布,仿佛是一段无根无源的天上之水倾泻而下,也仿佛是谁在往昔的岁月间劈开了一道缝隙,让那些透明的心愿破口而出。近处的喧嚣阻挡了远处的声音,瀑布顶端的石崖和树木遮住了远眺的视线,让我们无法继续探寻龙潭江的来路和大山隐秘的发心与起念。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翻越瀑布流下的垭口,一切都将离天空和白云更近。
越过龙潭江主河段,便进入“五岭绝首”猫儿山腹地。所谓“五岭”,一般指分布于湘赣桂粤交界处的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当猫儿山的海拔高度上升至1800米时,山体的坡度骤然平缓下来,平均坡度在20度左右。这时候,便有山间湿地和盆地出现。仿佛一切变奏都来自山体的变奏。至此,众水沉默,草木无声,只有风儿扯着雾在森林里溜达,只有密密匝匝的鸟鸣如闪着银光的针,在雾里穿来穿去,连缀着大山的秘密。
这就是孕育了大美漓江的八角田湿地。8座差不多等高的山中小山,护卫着一个面积为240公顷的低洼盆地。盆地里林深草密,溪水纵横,水塘密布,土质松软,很大一部分湿地虽然没有地表明水,但只要脚踏上去,立即会有丰盈的水从松软的腐叶和泥土间涌出。原来,这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下边,竟然藏着一个隐形的湖泊。在一片原始铁杉林下,有一块生了青苔的大石,石上有字:漓江源。啊!这里就是深藏于猫儿山中的江河的源头,而不仅仅是漓江之源。
太阳升起来,明亮的阳光照耀着猫儿山的每一片树叶、每一块石头、每一座山岭。万物仿佛都变得透明,纷纷呈现出清晰的面目。站在山巅远望,人间烟火、世间万象尽收眼底。众水缤纷,从湿地里,从腐叶下,从石头的缝隙间,从或狭窄或宽阔的河床出发,如血液流过网状的血管,各从其流,逐渐汇聚。这些水,一部分被归纳命名为资江,一部分被归纳命名为浔江,另一部分则被汇总命名为漓江。
只因这一脉滋养生命的灵秀之水,便有树生发,有草滋长,有庄稼、果木和竹子,青青翠翠拔地而起,有山,长成了竹笋般峭拔挺立的峰林、峰丛。于是乎,也有了山水之间热火朝天的民生。
固安小镇
叶 梅
出北京南城,经过大兴城区之后,道路似乎变得开阔起来,路两边的楼房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田野。正待成熟的玉米尤为茁壮,由之前的嫩绿变成了深沉的油绿,在辽阔的平原上一棵棵一排排傲然挺立着。放眼处,天高地阔,浑然相接,似有古老的燕赵之风扑面而来。
三盏茶工夫,便由京城到了固安。固安前有“近在京畿”之称,今享“京南明珠”之誉,距北京天安门只有50公里。初建于隋开皇六年的固安县,其“固安”二字,寄托着人们对平安、吉祥的向往。
近年来,我数次来固安,发现古老的乡村一年年悄然改变,一个个新型的小镇逐渐兴起。这里的人们在努力劳作,安宁、祥和之气弥漫在城乡之间。
固安城里市井繁华,京城常见的商店、品牌餐饮,在这里也可遇见。有一处南关夜市,自今年初夏以来,引来熙熙攘攘的人流,其间有数不清的网红美食、新鲜果蔬、衣帽鞋袜,将城市商街之繁华与乡村大集之喧腾融为一体。行走南关夜市,既能感受到由北京、天津洇染而来的都市风韵,更能领略到河北固安的乡土气息。当地方言和外来游客的南腔北调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这里不仅有绚烂鲜花与时尚衣着,还有南方的螺蛳粉、臭豆腐,东北的锅包肉,云南的牛肉饭,当地的炉糕、驴打滚、烧鸡和酱肘子。天南地北的味道在固安的南关夜市都可以品尝到,且价格便宜,让食客们平添几分兴奋。
固安城四周便是那些新兴的小镇。驾车向南随意而行,道旁的白杨树高大秀朗,又称作“钻天杨”。发白的树干上点缀着黑纹,像一个个睁大的眼睛,与之相逢时,不免就有了会意的微笑。看它们向上伸展的树枝、浓密的青叶,是那样蓬勃有力,且不是一株、两株,它们像排成长队的卫士,一直向前延伸,看不到边际。
是谁栽培了它们?当然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他们不曾留下姓名,或者,他们把名字隐藏于大地深处了。大地上的树木和庄稼都能领会人们的情意。它们努力生长着,以沉甸甸的果实回报人们的辛勤付出。
秋日的阳光下,在小镇农庄的田野上,除了将要成熟的玉米、高粱,还有正待收割的水稻。谷穗饱满的水稻品种俗称“涿州贡米”,过去曾是稀罕之物,如今经过科技人员的栽培,已经大面积种植。有人在田埂上铲草,将割下来的草摊晒着;还有人在不远处的空场上晾晒刚打下的芝麻、花生。初秋的风带着凉爽,夹杂着这些植物的清香,一阵阵吹拂过来,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
固安小镇的农庄还有另一番景象是“南果北种”。宽大明亮的智能温室里,一丛丛叶片阔大的芒果树、香蕉树、橄榄树让人满目皆是惊叹。原产于南美洲,适应温暖湿润气候的凤梨,主产地原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的沃柑、珍珠番石榴等,都一一在固安大地扎下了根。有趣的是,许多植物都有了领养人,树上挂了小牌,上写某先生或某女士,何年何月起领养。这些南果北种的植物,在异地与人有了更加亲密的接触。
穿过固安的河流纵横交错,岸边草木葳蕤,温泉常现。小镇的生机不光在田野、大棚和温室,还在整洁明亮的工业园区、漂亮宽敞的学校,以及可与城市超市相媲美的购物商店。从前的农家小院已变身为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村民居住的楼下,有绿色草坪、花园和宽阔的广场。一位学弹古筝的女子告诉我,她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村民,早晨会和乡邻们一起跳广场舞,然后或到农庄干活,或到集市上买菜,空闲时会弹一弹古筝、唱一唱京戏。
显而易见,世代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了巨大改变。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科技化。从前扛着锄头镰刀下地的农民,很多人都开始跟农业机械打起了交道,还有的进了工厂,忙碌在流水线上。村民变成了小镇居民,从事的行当也多了起来,行行都有杰出能手,共同建设着新时代的“活力固安”。
固安这颗“京南明珠”正在绽放迷人的光彩。人们总说诗和远方,似乎诗意总在遥远处,但从京城到固安的行走,让我觉得诗意其实就在我们身旁。
登临寿州古城
李云雷
安徽寿县古称寿州、寿春,紧邻淮河。在读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史书时,我发现寿州出现的频率极高,著名的淝水之战、陈庆之北伐、赵匡胤讨南唐都发生在这里,说明寿县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我第一次到寿县是在去年。当时坐在高铁上悬想历史上的风云际会,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平畴如砥,远树含烟。来到寿州古城,站在古城的城墙上,可以眺望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当年“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苻坚在此折戟,遂使东晋谢安留名青史。与八公山相关的另一位历史名人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八公山的名字就来源于刘安的八位门客,他们在此修道著书,《淮南子》正是著述于此。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刘安在炼制丹药时,无意中发明了豆腐。豆腐已经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八公山上草木青青,我们至今似乎仍能看到淮南王刘安衣袂飘飘、翩然若仙的神采。
青苔斑斑的寿州古城,初建于北宋初年,已有1000多年历史。这是国内少有的保存完整的古代城池,在军事价值弱化之后,依然还发挥着防洪的作用,护佑了一方水土。据说当年洪水围城,但城中的居民安居如常,不受洪水侵扰,这都有赖于城墙的保护。穿过古城东门,我们可以看到门下的青石板路,已被轧出一道道车辙,那是历史的车轮碾过的痕迹,饱含着岁月的沧桑。
寿州有不少特产,其中有两样据说跟赵匡胤有关。传说赵匡胤曾在此驻军,他的战马跑到一块草地上吃草,牵也不肯走。赵匡胤顺手摘了一根草叶嗅嗅,发现这草竟有异香,寿州香草由此出了名。后来,寿州人用这种香草做成香囊,香气浓郁持久,但据说只有报恩寺这一块草地的香草最为正宗。还传说,寿州有一种小吃,救了赵匡胤的急,于是被命名为“大救驾”。种种传说扑朔迷离,“大救驾”我尝了一个,其实是一种油盐糖混合炸制的面食,很受寿县人喜欢,主人总会热情地推荐给客人。看来,人们总是善于将历史的沧桑融入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以丰盛的烟火人生延续历史的记忆。
寿州城之所以固若金汤,与一件水利设施密切相关,那就是“月坝”。通过月坝,城内的水位在低于城外时仍能向外排水,很是奇妙,令人不禁感叹古人智慧之高超。说到水利设施,寿县还有一个水利奇迹,那就是始建于春秋时期的安丰塘,相传为楚相孙叔敖所建,水面40多平方公里,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型灌溉工程,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远眺安丰塘,一望无际,烟波浩渺,微风吹来,水波澹澹。正是这一片湖水滋养了这一方水土,造就了寿县历史上的沃野千里,稻花飘香。
寿县还有一个“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为什么寿县会有这样一个博物馆呢?到了寿县之后,我才知道,寿春本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后来楚国与秦国交战不利,迁都寿春,楚国就是在这里度过了19年最后的时光。
这个博物馆门口矗立着高大威武的楚大鼎模型,因为著名的楚大鼎就出土于寿县。新建的楚文化博物馆设计新颖,藏品丰富,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就有230件,其中收藏的楚金币数量为全国之最。今年春天,我又来到寿县。刚回京不久,一则从寿县传出的考古消息再次震惊了世界。在寿县武王墩大墓中发掘出一个青铜重器,这是一尊比楚大鼎还要大的铜鼎,成为迄今发现最大的楚国大鼎。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我们的先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厚重的历史,中华大地上到处都有他们奋斗的足迹。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古人的智慧中不断汲取营养,在行走中感受大地上厚重的文化传统,这正是我们进行新的创造的灵感源泉。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07日 08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