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的连队

发布时间:2024-12-27 17:44:52 来源: sp20241227

“7分30秒!”海军某部某连指导员陈岩看了一眼手中的秒表,轻轻地点点头。

此时,距离集合哨吹响还有2分钟。“看来,早晨用来起床的时间还能再压缩。”陈岩心中盘算着。

这是一支与时间赛跑的连队。工作日从早到晚,官兵们都在争分夺秒。连长和指导员用手中的秒表,精准地“卡”着每一个时间节点。

从去年到连队任职开始,陈岩就养成了这个习惯。只要人在连队,他秒表不离身,哪怕是睡觉,也要放在枕头旁边。

“我们连长也是这样。”陈岩说,“时间如果不算着用,真不够啊!”

记者在该连采访,有一个明显感受,在官兵们潜意识里,一天不是24小时,而是1440分钟。

一份每日专业训练计划表,引起了记者兴趣。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具体课目内容,在时间安排上近乎苛刻——更换着装,2分钟;领取武器装备,5分钟;集合整队,1分钟……

“这些时间是怎么确定的?”

“都是用秒表‘卡’出来的。”

陈岩当初来连队报到时,连长在外参加集训,连队平时的训练由各专业骨干牵头负责。

不过,陈岩也没闲着,到处走走看看,观察了解情况。他发现,官兵们浪费时间现象很普遍,开展训练时尤为突出。

“我测算过,一节课至少能练15组技术动作,但有一次,战士们只练了4组。”陈岩说。

没有急着批评,陈岩带上一块秒表,每天到各专业训练场转悠,一言不发,只是单纯地看。一周后,他测算出所有训练环节用时情况,脑子里初步形成了整改方案。

提高训练质效,也是连长最关心的事。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调整训练方式,把浪费掉的时间“找”回来。

他们用目标牵引训练,分专业设置每节课的最低训练量,由骨干监督训练实施并讲评。这样一来,训练时间和强度有了“硬杠杠”,想偷懒都难。

这还不算完,两位连主官又盯上了非训练时间。“我们总是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却很少去想‘时间要从哪儿来’。”陈岩说,“备战打仗慢不得、等不得,我们要跑出加速度,只能分秒必争,到处挤时间。”

他举了一个例子:以前请领装备装具,由各排自行组织,限时10分钟。现在,整个连队统一行动,时间缩短到5分钟。

变化,源于去年的一次教训。一天,上级突然组织紧急拉动。谁都没想到,该连竟会在请领装备装具时乱成一团,迟迟无法到达集合点位。

乱自何来?“装具摆放不规范,领取顺序太随意,进出路线不合理。”事后复盘,官兵们找到了问题症结。

库室右进左出,防止“撞车”;领完出门穿戴,不得在室内停留;改变部分装具摆放位置,避免阻挡人员进出……从点滴入手、跟细节较劲,陈岩和连长硬是用秒表“卡”出了一套用时最短的装备装具请领流程规范。

今年春节过后,上级又临机组织了紧急拉动。这一次,该连比规定时间大幅提前。

“在战场上,这省出来的时间,得占多大的先机啊!”陈岩和连长心中一直有这样的忧患:如果战争此时打响,官兵们能不能迅速响应、快而有序?有没有能力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让连队行动再快一点!让战斗力提升再快一点!”两位连主官的急切心声,陆续转化成具体行动。今年专业训练开始前,该连优化调整了训练安排。

该连的专业训练主要包括单兵练习、换手操作、专业合训、补差训练等内容。以往,他们将这些内容依次划分为几个阶段,进行“串联式”训练;现在,每一天的专业训练“并联”所有内容,并采取“操课即考核、考完再强训”的模式。

每次操课的前10分钟,是雷打不动的考核时间。各班组展开装备,按实战要求进行操作。战士们说,每每此时,一种“战场的即视感”就会扑面而来。

“知道哪里存在问题,接下来的训练才更有针对性,既节省了训练时间,也提高了训练效益。”陈岩对“先考后训”有更深的考量。

“紧张而充实”,是该连官兵现在最深刻的感受。用时间衡量训练、用时间决定行动,正在成为他们的自觉和习惯。记者深切感到,在该连,“只争朝夕”不是一句口号。

官兵们的改变,陈岩看在眼里。不过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秒表。只要哨声一响,他依旧会按下计时键。

“就像做一道以时间为自变量的方程式,我们想求出最优解。”陈岩说,下一步,他们将对连队装备出动流程、各种行动方案等进一步优化,看看哪个环节能再快一点,为上级机关提供决策参考。(胡璞 张潇赫)

(责编:唐宋、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