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见“中国建造”的硬核实力(品牌论)

发布时间:2024-12-23 02:48:16 来源: sp20241223

  说起伶仃洋,第一印象是雄壮,这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南宋诗人文天祥,曾经在伶仃洋写出千古流传的诗篇;其二则是如今在伶仃洋上,有着许多工程建设的“中国奇迹”,比如伶仃洋大桥。

  伶仃洋大桥是深中通道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展现的是“中国建造”的硬核实力。在伶仃洋大桥的建造过程中,桥梁建设者们攻克了一项又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

  近年来,中国桥梁建设亮点纷呈,积累了许多建设经验,创新出很多硬核技术。

  地基建造技术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大桥或修筑在崇山峻岭之中,或建造在宽阔海面之上,地形地貌复杂,没有一成不变的建造模式可遵循,需要探索不同的方式方法。伶仃洋海底是流塑状淤泥,稳住桥梁难上加难。施工团队开创性地采用海中软基处理、围堰筑岛、地连墙成槽等成套建造技术,使大桥稳稳立于海中。世界第一高桥——杭瑞高速贵州北盘江大桥建在喀斯特地貌之上,大桥264根桩基,几乎每根桩基在挖孔时都遇到了溶洞。桥梁建设者们一边挖孔一边注浆固接,确保每一根桩基都扎稳,保证大桥的安全。

  抗风是大桥建设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外曾有大桥建成通车后不久就因大风坍塌。中国的大桥要面临海面风、峡谷风等各种不同类型的风,所采用的技术也是建设者们潜心钻研探索出来的。云南澜沧江特大桥位于云贵高原西缘的“V”形深沟峡谷地带,峡谷风变幻无常,无论是施工还是通行都面临着巨大挑战。桥梁建设者们采用钢管混凝土代替普通混凝土,使大桥更为结实抗风。在施工中,运用“二次竖转”,利用山体拼接钢结构,有效避免了峡谷风的影响,使大桥顺利合龙通车。伶仃洋大桥的建设者们经过3年多的研究,研发出新型组合气动控制技术,可以抵抗17级台风,有效避免了海面风对大桥的影响。

  在修建跨海大桥的过程中,海底隧道建造技术也有长足进步。伶仃洋大桥所在的深中通道一部分是海底隧道,使用的是钢壳沉管隧道技术。相比常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壳沉管隧道性能更佳并且更加节能。这项技术,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这些硬核技术只是中国造桥技术的冰山一角,它们让过去只能存在于想象中的大桥变成现实,促进中国经济发展,造福百姓。硬核技术的背后,是不断开拓创新的中国桥梁建设者们,正是他们的努力付出、攻坚克难,才有了今天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也让全世界对中国桥梁刮目相看。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