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兵服务十三条”,条条贴心又暖心

发布时间:2025-01-04 18:04:17 来源: sp20250104

第76集团军某旅装甲分队开展机动训练。曹旭光 摄

“真没想到,在高原驻训地休假还能这么方便!”

坐上送站班车,回想起这次休假过程,第76集团军某旅一级上士简发祥感慨不已。从批假到买票,他感受到了单位的关怀关心。

以往,部队野外驻训期间,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等条件影响,官兵休假多有不便。那年,简发祥正随部队在高原驻训,妻子预产期临近,他准备申请护理假。休假申请逐级上报后,简发祥陷入焦急等待中。

一次次问询,简发祥得到的答复是“正在审批”。每次接到妻子的电话,简发祥只能努力安慰她。虽然申请最终在休假前2天批了下来,但驻训地附近机场航班少且购票时间不充裕,简发祥不得不买下高价机票。驻训地远离城镇,没有公共交通,无奈之下他只好自己租车前往机场。

与简发祥有着类似经历的官兵不在少数,这一问题引起该旅领导的重视。为了提升为兵服务质效,该旅结合当兵蹲连活动进行深入调研,梳理出一份基层困难清单,并制订出“为兵服务十三条”措施。

“为兵服务十三条”措施中的第1条,就是关于尽快审批探亲休假以方便官兵提前购票的内容。今年,准备回家探望妻儿的简发祥,上报休假申请后,还没等他问询,人力资源科已经审批好申请并告知营队。

得到消息后,简发祥第一时间把回家日期告诉妻子,看着视频里妻子的笑容,他打心底感到高兴。得益于提前批假,简发祥也顺利买下了打折机票。

让简发祥同样高兴的是,休假出发当天,送站班车已在等候。原来,该旅提前与附近有运营资格的汽车公司签订合同,为各驻训点位开通了送站班车服务。

“为兵服务十三条”措施连着官兵关心的身边事,传递着机关为兵服务的满腔热忱。据统计,截至目前,该旅“为兵服务十三条”措施已累计帮助官兵妥善解决包括转诊就医、证件补办在内的各类问题400余件。

“官兵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服务官兵,关键要从‘口头上’落到‘行动上’。”该旅领导介绍,“为兵服务十三条”措施聚焦官兵切身利益,确保大家的“烦心事”“挠头事”件件有着落、次次有回音,官兵们不仅提升了荣誉感和获得感,练兵备战的劲头也更足了。

看似“小事”,为啥成了官兵的“挠头事”

在第76集团军某旅一营中士房哲看来,补办身份证本是一件“小事”。然而,为了这件“小事”,他没少费心思。

去年初,房哲准备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由于入伍前注销了户口,他向人力资源科提交申请材料办理驻地身份证。初次办理时,因拍摄的证件照格式不符合要求,一周后房哲的材料被退回。

房哲特意等到周末,请假去照相馆拍了照片,核对好材料,再次向机关提交办理申请。

“第一季度的身份证集中办理时间已过,请等下个季度办理。”听到回复,房哲心里咯噔一下,激动的心生出一丝无奈。最终,他只好推迟买房事宜。

一路下来,房哲没想到补办身份证这件“小事”居然这么费劲。他常常想:机关要是提前把关身份证材料,将办理进度在强军网上公示,第一时间通知需整改的材料信息,那么这件“挠头事”恐怕也不难办吧?

房哲的心声,引发许多战友的共鸣。去年,该旅一位排长补办军人保障卡也费了不少周章。当时,他因少交了某个材料,错过了上级保障部门的统一制卡时间。经过几个月的等待,保障卡终于办了下来。想到以后转诊就医不再需要一遍遍单独开证明了,这名排长安慰自己:“好事多磨!”

“小事”缘何成了大家的“挠头事”?不少官兵反映,有些小问题就是在“等”中成了更大的困难。此后,在对机关科室进行满意度调查时,有的官兵把“办事难”的经历写了下来,并希望机关能做出改变。

及时回应官兵需求,“为兵服务十三条”措施应运而生

基层有所呼,机关有所应。该旅党委感到,提升为兵服务质效,必须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用看得见的变化回应广大官兵的热切期盼。

该旅组织科母干事介绍,为更好地为兵服务,机关专门成立解难帮困办公室,并对办公室的职责进行明确规范:指定一名工作经验2年以上的机关干部,定期梳理基层矛盾需求,再集中与相关业务科室对接处理。

一开始,手续简单的事项办起来很顺利,官兵还比较满意。但随着工作面铺开,一些问题进一步浮出水面,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基层官兵不清楚办事规定和流程,找机关办事往往需要反复来回。比如,有的基层官兵报账时,因多项材料凭证不规范,导致报账进度缓慢,官兵误以为是机关办事拖延、不上心。看着全旅一摞摞报账材料堆在办公桌,财务科的同志常为此发愁。

了解到问题症结后,该旅机关立即行动起来。“尽可能通过‘一站式’服务,为官兵一次性解决问题。”解难帮困办公室负责人说,他们对官兵需求和意见进行整理,生成问题清单,再对照制订相应整改措施。

以问题导向牵引调研方向,机关经过多轮研究,听取官兵代表建议后,由解难帮困办公室牵头制订的“为兵服务十三条”措施应运而生。

“一站式报账服务”便是其中一条,他们总结出报账“四步法”,报账流程和规范以图表化方式下发部队,官兵一看就懂。材料凭证出现问题,可在强军网反馈,并实现“一键补交”。

一级上士李旭在去年接兵时垫付的一笔费用,因材料凭证问题迟迟未能报账。这次,根据“为兵服务十三条”措施中的规定,派出科室开具情况说明,指导他补齐相关材料。李旭将补办材料在网上提交,不到一周,这笔“旧账”顺利报销。

以往,高原驻训期间转诊就医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官兵——离驻训地近的军队医疗站条件有限,一些病看不了;条件完备的军队医院离驻训地又太远。

“为兵服务十三条”措施给出解决方案——驻训地军队医院无医疗条件的,凭转诊单可直接到地方公立医院就医,出院后由卫生科报销就医费用。

某营战士小李驻训期间智齿疼痛难忍,医疗站设施有限,只能给他提供一些止痛药品。拿到转诊单后,小李来到附近的地方公立医院,顺利做了智齿拔除手术,并报销了费用。

被行动证明的语言最有力量,也最能得到官兵认可。看似简单的“为兵服务十三条”措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向大家诠释“为兵有真心、解难有决心、落实有恒心”。

为基层减负增效,是为兵服务的靶标方向

“为兵服务十三条”措施带来的改变还远不止于此。

一段时间,该旅部分机关科室指导工作缺乏统筹、不够科学,给基层建设带来一些负担。对此,某营文书王江深有感触,“为兵服务十三条”措施没下发之前,他经常收到通知,要求统计各类数据。许多信息交叉重复,只是格式模板有所区别,王江为此加班加点、疲于应对。

“服务基层就是服务战斗力,关心官兵就是关心打赢事业。”参加“为兵服务十三条”措施草拟工作的该旅张参谋长介绍,“为兵服务十三条”措施不仅要解决保障问题,更要打通影响练兵备战的堵点。

“坚持为基层减负增效,是为兵服务的靶标方向。”该旅一名领导坦言,“为兵服务十三条”措施要求统筹好当日战备训练、文电收发、车辆派遣和公差勤务等工作,有了具体政策支撑,基层忙而不乱、运转更加有序。

今年初,某连汶指导员休假归队后,惊喜地发现连主官不需要参加旅里周交班会了。每逢周末,营主官结合单位实际简明扼要传达会议精神即可。

“为兵服务十三条”措施在会议文电上做“减法”,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基层在自主抓建上做“加法”。让汶指导员感触最深的是,今年全军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该旅基层官兵只参加了一场动员部署会,机关业务科室给基层下发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案后,没有琐碎的通知文电,更没有多余的推进会。

“基层的‘包袱’轻了,自主抓建的心思聚焦了,全面建设就会迈上新台阶。”今年,该旅某营在上级组织的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多名官兵立功受奖。

推动解决一类问题,形成一套为兵服务的长效机制

“组织把官兵的事放在心上,我们必须把强军使命扛在肩上。”今年初,该旅机关依托签约的律师事务所,顺利解决下士小杨的家庭涉法问题。

去年底,小杨的父亲因宅基地问题与邻居发生纠纷,多次到当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均未得到有效处理。正在高原驻训的小杨得知情况后,一时情绪激动。

连队指导员安抚好小杨情绪后,第一时间向机关反映了这一问题。解难帮困办公室接到求助后,及时与当地政府、退役军人事务局、人武部等相关单位沟通协调,畅通涉军维权渠道。该旅签约的法律顾问了解详情后,从专业角度及时提出建议,给予小杨家庭相关法律援助。经过军地双方1个多月的努力,小杨的家庭涉法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要通过发现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形成一套为兵服务的长效机制。”该旅领导介绍,近年来,官兵家庭涉法问题持续出现,给基层建设带来一定影响。为此,他们与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联系驻地政法机关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集中解决军人军属涉法问题,建立行之有效的军地协作机制。

在一份解难帮困办公室调研汇总的任务清单中,有的已如期办结,有的正按时间节点推进,流程进度、完成时限一目了然。这些改变,正是源于该旅探索形成的“清单制+责任制+销账制”为兵服务机制。

机关为兵服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基层练兵备战的氛围越来越浓。前不久,该旅接受上级战斗力检验评估,全体官兵铆在战位专攻精练,采集一大批训练数据,多项新训法得到检验。

为兵服务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如今,“为兵服务十三条”措施的内容正得到不断延展,一些对基层建设和战斗力提升有益的做法,也被纳入到机关为兵服务范畴。

“为兵服务任重道远,出台十三条措施,就是助推服务基层的路子走得更宽、更远、更稳。”该旅领导说,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调研论证,科学制订更多暖心惠兵措施。(孙红川 周韵 曾建伟)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