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促进共同繁荣进步

发布时间:2025-01-01 12:54:10 来源: sp20250101

原标题: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促进共同繁荣进步

9月19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开幕式暨主论坛在京举行。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的北京文化论坛,今年的年度主题是“深化文化交流 实现共同进步”。

“历史的经验已经有力印证了我们的年度主题。”回顾过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在主论坛嘉宾演讲环节表示,中华民族的先人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也吸收其他文明中的先进因素,将其融入自身文明之中并加以创造。

考古和多学科研究已经发现,大约距今5000年到4500年,中国的中原地区就和西亚产生了交流。DNA分析证实,西亚地区原产的小麦、黄牛、绵羊在中国经过西北地区传入中原。与此同时,原产于中国中原地区的粟和黍栽培技术传到了中亚、西亚地区。“中华文明积极吸收先进元素,形成了后来‘六畜兴旺’的局面。”王巍说。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我国范铸法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发明。源自中亚地区的青铜冶铸技术进入中原地区后,迅速完成本土化,形成了我国自身的技术传统——陶范铸造法,并得到长期传承发展。

类似的交流还有很多。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王巍总结道:“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动力。兼收并蓄使中华文明不断保持活力,这也是中华文明得以绵延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立足当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当今中国,亿万人民因自信而自立,由自立而自强,持续迸发文明创新创造的活力。

文化自信,并非凭空产生。谢春涛认为,这样的自信植根于深厚文化沃土,内生于厚重的红色基因,也镌刻于壮阔的实践征程。

谢春涛感叹道,今天的中国,处处可以感受文化的浓郁气息和盎然生机。“最近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全球持续火爆,不少国外玩家为了搞懂这款依托中国神话背景打造的游戏,开始研读《西游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日益强大的吸引力。”他说,文化领域不断开掘新意、创造新品,从容大方地展现中华历史之美、人文之美、时代之美。中国人民的自信自强也从心底油然而生,他们正在努力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谢春涛说,对自身文化越自信的民族,越能够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因此,新时代的中国,一方面,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另一方面,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并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参会的国外嘉宾也纷纷表示,大家应承认文明的多样性,加深对本国和他国文化的理解,携起手来,让世界选择合作,而非对立和紧张。

柬埔寨文化和艺术部国务秘书彭莫尼玛卡在发言中深情回顾了中国和柬埔寨从古至今在诸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她还特别感谢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对柬埔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帮助。

“文化交流应该超越学术项目和政府倡议,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每一个人都可以体会两种文化之美。”彭莫尼玛卡呼吁,面向未来,希望两国人民不仅因历史联系在一起,还因共同进步的愿景联系在一起,让子孙后代能够继续受益于这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放眼未来,人类文明新形态捍卫和丰富了人类文明多样性。“我们既要回答好‘人类向哪里去’的世界之问,也要回答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美好世界’‘怎样建设美好世界’的时代之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认为,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从文明多样性的历史深处,获得化解现实难题的经验。“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文明,也不存在必然的文明冲突。不同文明只有相互尊重、互学互鉴,才能使世界文明百花园更加多姿多彩、生机盎然,才能让世界在和谐相处的道路上行得稳、走得远。”他说。

2024北京文化论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论坛呈现学术性、高端性、国际性、群众性四大特点,将持续到9月21日。

(记者 张盖伦)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