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推动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齐头并进

发布时间:2025-01-04 17:04:39 来源: sp20250104

  【光明论坛】

  作者:李翠霞(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校长、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曾经是“碱地白花花,一年种一茬,小苗没多少,秋后不收啥”,现在成为年可实现经济收入450万元以上的水田,位于松嫩平原西部的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的变化令人吃惊。近年来,这里积极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制定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项目,仅3年多时间就累计压茬整治盐碱地7179亩,新增水田5561亩。从“不毛地”到“储粮田”,把“碱地白”变成“农田绿”,鼓起的不仅是农民的钱袋子,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信心与底气。

  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无论是向土地、森林、江河湖海、设施农业要食物,还是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都需要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不少人担心,资源开发特别是过度开发势必会影响生物多样性,打破生态平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这一重要论述为推动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辩证统一提供了重要遵循。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须坚持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齐头并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以科技支撑农业生产。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当前正值农忙时节,田野里到处可见科技范儿。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羊平镇的玉米地里,安装北斗导航的无人驾驶玉米播种机让播种、施肥等作业一气呵成。相较于传统机械,高精农机作业效率能提升30%,土地利用效率提高10%。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增长至2022年的62.4%,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下一步,须持续强化科技保护和开发,坚持以保护开发环境和食物的多样性为出发点,在种业创新、种质资源保护、特色产品开发、特色生态保护等领域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投入。

  以绿色稳定农业生产。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稻田跳起“致富虾”、空中挂上草莓园、千岛湖里捞“金”鱼……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高效生态农业建设让越来越多农民挑上了“金扁担”。近年来,全国各地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用心守护青山绿水,阔步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擦亮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促进农业生产和食物消费绿色转型,构建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提升生态农业竞争力,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的生态根基。

  以高质量推进农业生产。农田种植用心、农资监管上心、产品溯源放心,农业开发才能深得民心。福建省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作用,以点带面逐步辐射,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保持稳定,2022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7.6%。从生产环境到生产要素,从原料监管到餐桌安全,持续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品质评价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坚持走特、优发展之路,才能更好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食物安全。

  以品牌撬动农业生产。“土特产”三个字,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特讲的是要突出地域特点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产则强调要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近年来,黑龙江省打造的“黑土优品”“九珍十八品”等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五常大米、海伦大豆、东宁木耳等“元老级”品牌,与大庆冷水鱼、龙王豆浆、绥化鲜食玉米等新秀品牌抱团造势出海,“黑土优品”香飘世界。截至2023年年底,累计开展五批“黑土优品”标识授权使用申报和评审工作,有378家企业的923款产品纳入“黑土优品”标识授权范围。强化品牌带动作用,持续推进品牌农产品打造和品牌农业区域开发,以此加快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形成大农业发展新格局。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13日 02版) 【编辑:何颖】